![]()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老舍散文》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15 ![]() |
|||||
《老舍散文》讀后感1000字: 昨天的高鐵上,讀了一本老舍的散文,書名充滿雞湯的味道,一定不是老舍老師起的名字,因此在這不再多提,只想說一說看后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怎樣讀書,是一個自覺的問題。在《讀書》一文中,他說:第一、他讀書沒系統。借著什么、買著什么、遇著什么,就讀什么。不懂的放下,使他糊涂的放下,沒趣味的放下,不客氣。不能教書管著他。或許我應該學習一下他這樣隨性的讀書方式,我其實強迫癥的喜歡一本書到手就把她讀完,是我欲罷不能的還好,有的書讀著讀著我讀不下去了,便硬著頭皮讀完,其實老舍的讀法未嘗不是一種好辦法。 二、關于書讀完記不記得住,老舍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書都要我記住,還要輸干嘛?書應該記住自己,對我,最討厭的發問是:那個典故是那兒的呢?那句話是怎么來著?”他永遠不回答這樣的拷問,即使他記得。“我又不是印刷器養的,管你這一套!”其實我一直又這種看法,比如流行的詩歌大會,比拼學生們誰記古詩記得清楚,難道古詩記得越多越好的人,就能寫出和李白媲美的詩來嗎?挺可笑的。其實,我們只要好好享受讀書的樂趣就好。 三、此外,老舍還介紹了兩點讀書的體會,我最喜歡的是第五點:“哼,算了吧。”原來老舍先生的文字,不管小說還是散文,都是那么自由。這個體會的風格像極了他《四世同堂》里做的那首詩:“去死吧,你!白吃了我的花生米,狗娘養的!”讓我看完不禁哈哈一笑! 一、老舍老師是二十八歲開始寫作的,直到這篇散文寫出來時,已經寫了十二年。二十八歲,我也是二十八歲開始寫作的,不知道我能堅持十二年嗎?如果能,那會寫起來跟現在的感受會有何不同呢?希望十二年后的我水平能更上一層樓吧! 二、他說,投稿者可以就是文藝家,假若他的稿子有文藝的價值。投稿者也許成不了個文藝家,假若他專為投稿而投稿。他又說:有志的文藝青年,往往以投稿為練習,東一小篇,西一小篇,都發表出來,而失去自己——連靈魂袋文字一齊送給了模仿——投機,這是最吃虧的事。讀后感練習時必須的,但是以刊物編輯的標準為標準,只能把自己送了禮,而落下了一股子新聞氣在筆尖上。有時造謠以博編輯歡心和讀者一笑,這是連人格也丟了。 他認為,好文章就是好文章,總會一鳴驚人,連編輯也沒法不打自己的嘴巴。下面是一句金句,我喜歡:使編輯先生瞪眼的東西而不被錄用,那是編輯先生的錯。使編輯先生耷拉著眼皮去看的東西,就是回回發表出來也沒什么光榮。最后他送給大家一條建議:練習你自己的吧,不必管刊物和編輯,你要成為一只會高飛的鷹,莫做被抽擊才會轉動的陀螺。 說的實在是好,哪里好自是不必說了,我愿意發出來和大家共賞!三、等候等于自殺!我們等著機會、靈感、事情,而時間不等著我們!多等一會,我們便死了一會。勇敢的人不等待,而要跑到時間的前面去。老舍承認自己是個急性子,沒想到他性子這么急。其實這句話確實可以解讀出一些雞湯的感覺,不是么? 此外,老舍老師對于生活還有一些自己獨到的見解,我會在今后的寫作中慢慢一點點分享出來,早點休息,晚安!作者:麗達與天鵝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