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細雨中呼喊》讀后感600字:
回想中的往事已被抽去當初的情緒,只剩下了外殼。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余華《在細雨中呼喊》
讀了余華的《活著》、《兄弟》、《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真的是特別的喜歡余華的文字,余華的書有個特點,不對個人感受進行描寫,但卻能讓人回味無窮。他總能以最平淡的言語,看到那個特殊時代底層人物的命運,看到人類普遍的生活狀況。給我們豐富的想象和思考空間。
《在細雨中呼喊》講述了主人公孫光林童年時期的故事。孫光林出生在南門一個貧困家庭,父親孫廣才是個自鳴得意的小人,認為妻子和兒子都是你自己的絆腳石。在欲望的驅使下與隔壁寡婦茍合,甚至連家里的便盆都要搬到寡婦家。孫光平,孫光林,孫光明三兄弟的道路只是短暫地重疊隨即就叉向了各自的方向。孫光明第一個走向了死亡,孫光平經過了短暫的驕傲也走向了父親的路途。在三兄弟互相殘殺的過程中,孫光林變得沉默寡言,成為飽受欺凌的對象,在遭受父親兄弟的排斥后,被送給了陌生的人家。而之后被收養的幾年可以說是孫光林童年生活中最幸福的時光了。但最終養父被迫害自殺,養母出走,幸福的生活至此結束了。
在朋友的幫助下重新回到南門,細雨中,追尋兒時記憶。故事就在似完非完中結束了,留給人無盡的思考。
可以想象,孫光林最終會又一次被拋棄,從整個家庭的遭遇中可以看出,所謂的親人依舊無法承擔養育他的責任。悲劇的結局,往往給人最深沉的感動。拋棄固然可怕,但只要不自我拋棄,你就會自立自強。路,還是要走下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