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故事大全首頁/讀后感大全/ 《與兒童對線字
在兒童的世界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好奇,他們的腦瓜里總有這樣那樣稀奇古怪的問題,有些問題讓為人父母的我們都答不上來。讀完《與兒童對話》這本書以后,我才把這樣的問題聯系到哲學問題上。周國平先生說“哲學開始于驚疑,孩子心智的發育進入旺盛期,就自然而然地會對世界感到驚奇,對人生產生疑惑,發出哲學性質的追問。清新活潑的兒童心智與陌生新鮮的大千世界相遇,這是人類精神的永恒的燦爛現象,但在每個人一生中卻又是稍縱即逝的短暫時光!边@本書讓我思考,我們該做些什么來留住這些燦爛的瞬間呢?
注意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傾聽他們的問題。著名哲學家賈德認為,“所有的孩子們都是天生的哲學家”。因為哲學家最基本的素質就是要有好奇心,所有的孩子們生來就有好奇心。很多很小的孩子眼神里面就閃著很多好奇的光芒,甚至在他們學會說話、學會走路之前他們就已經具有了天生的成為哲學家的可能。而他們學習說話的時候就會問一些可愛的問題,”為什么天上會有月亮?’’“為什么晚上會變黑?”爸爸媽媽這時候有可能會以“不知道”一帶而過,或者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識來給孩子講解。如果我們能向文中那樣的討論的方式,滿足這種好奇心,不用費很大的力氣就能培養出他們的哲學素養。而如果他們丟掉自己生來就有的好奇心,就丟掉生來就具備當哲學家素質,可能就要通過一些學術性的語言和艱深的文字再學習哲學。
讓自己以平等的身份與孩子對話,保持一顆童心。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參雜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恨鐵不成鋼”的思想,在與孩子對話的時候,總難免會著急。加上我們的生活閱歷比孩子多,總會覺得“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我告訴你可以讓你少走彎路,在與孩子對話的時候往往容易失去耐心,居高臨下。作者是這樣描述他與孩子的關系的:“與小孩的這種相處時絲毫不強求的——不強求實驗者接受任何事物,不強求初學者接受教師的意見,也不強求他們接受任何愛與關愛。”我想如果我們能夠從以一個孩子的身份,平等地與孩子對話,我們就能夠做到這樣的態度。
讓自己愛上問題,養成問題意識,同時要找到問題的不同種的回答方式。在《與兒童的對話》這本書中,每一個主題,作者先設計一個問題跟孩子討論,討論結束之時作者也沒有給孩子們答案。讀后感·我們跟孩子交流問題的時候不能直接給出答案,因為這樣做的話,就給孩子一種壞的習慣,他會認為大人才需要思考。作者在書中這樣講道:“即使在細心、再和善的父母和老師,為什么還是常常無法抓住兒童思考當中純粹思索的剎那呢?為什么常常疑惑兒童居然會如此思考呢?也許是因為過于強調了兒童能力的發展,特別是認知能力的發展,我們承認自然而然地認為孩子們的思想相當幼稚,需要不斷發展才能達致承認的標準。然而,我們自以為不成熟的思想,也許恰好比我們在教育目的中預設的成人水準來得更開放、更深入。當我們利用發展過程中的假設理論去檢視孩子所說的話時,不僅會忽略他們話語中重要的哲學成分,也會忽略孩子本身以及特么話語中或嚴肅或有趣味的觀點!蔽覀兊纳钪杏刑嗟睦硭斎唬@樣就抹殺了我們對于問題的敏感程度。養成問題意識就要求我們拒絕理所當然,多問自己“為什么”。
作為父母,作為教師,捕捉孩子的哲學靈感,做孩子合格的哲學“同伴”,我有了更高的使命。一方面是廣泛閱讀高水平的哲學童書,豐富自己的哲學底蘊。另一方面,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注重討論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給孩子更多的話語權,使他們能在課堂上做回自我,展示自己,提高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作者:付晚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