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后感1000字:
全天下沒有哪個父母,要花個20年,去養一個殺人犯!是這部劇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線分的神劇,因為被各種推薦,忍不住去刷了一遍,全程并沒有什么緊湊、激情的劇情,反而整個劇在圍繞被害者的家屬,施暴者的家屬以及精神病患者和法扶律師一系列的問題,從第二集開始,每集我都哭的稀里嘩啦,演員演技炸裂,劇情符合現實.
活著比死去可怕,死了一了白了,可是活著的人應該怎么辦?李曉明殺人后拒絕見家里人,只求一死,他覺得自己的錯自己來承擔就好,可是社會大眾會想要為被害人“討回公道”,隨意謾罵,譴責李曉明的父母,怪他們沒有教育好孩子,他的家庭父母和睦,開面館努力賺錢,妹妹美麗可愛,學習優異,這樣一個家庭為什么會培養出殺人犯?受害人家屬有權利去責怪,怨恨,網絡鍵盤俠有什么資格去譴責謾罵?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做的比別人好嗎?網絡的發達是給我們帶來便利性,而不是為了讓我們在無形中“殺人”的。
劇中律師王赦,從開始就被被害人家屬潑糞,被害人家屬覺得殺人犯不配被辯護,律師一直為社會上的一些不被理解的團體辯護,他的初衷是想要知道這些人為什么這么做,想要未來少一些這樣的事情發生,幫人格分裂殺了2個小孩的陳昌辯護,王律師的老婆不能理解的時候,王赦說:我以前也差一點變成殺人犯,因為那天肚子痛沒趕上車,福利院的2個哥哥一個被殺一個坐牢,不是所有人生下來都那么幸福,有爸爸媽媽疼愛的,有些人是一直在被否定中成長的,時間久了可能心底的那個聲音就會告訴你,不管你怎么努力,你就是個失敗者。
傷害者和被傷害者誰才是值得同情的,我們多數人是同情被傷害者的,因為無緣無故沒有理由就被傷害,但是對于家屬來說,雙方都是值得大眾去了解和多一點點包容的,小時候總是聽到爸爸媽媽說:什么家庭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氣,家庭可能會對我們的性格產生影響,但絕對不是百分百的,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爸爸媽媽,沒有經驗,不要考試,只能用他們覺得好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可是每個小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和看法都不一樣,家長們還是不要總把自己以為好的強加給孩子,要多溝通多交流,雙方說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不要總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強加于你的思想和經驗給孩子。
所有的殺人犯可能是個罪人,但可能不是個壞人。作者:木焱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