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蝶變——《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2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5 ![]() |
|||||
蝶變——《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2000字: 雖然讀過很多關于認知類的書籍,但這本還是有很多不同點的。它被譽為身心靈必讀經典,尤其在讀過《無量之網》之后,更能理解書中關于心想事成這件事了。 那么心想事成的秘密是什么呢?我想大家對于這個問題都很關心吧,在書中的最后給出了非常明確的答案: “先要解除自己的人生模式,學會自己的功課,然后全心全意地用觀想的方法去散發‘事已成’之后那種愉悅感受的振動能量,然后賴皮地在未實現之前就去先感恩。” “還有就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必須很清楚、很具體,而且要為它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時言行一致。” 01、在讀這本書之前也聽過吸引力法則,類似這個觀點,但后來發現心想事成最最重要的部分是“先要解除自己的人生模式”。這是心想事成要邁出的第一步,也是整本書所寫作的核心內容。 那么如何邁出這第一步?如何解除自己的人生模式?我個人理解的就是對于自我的認知,找到真我。像書中說走到圈子的最核心部分:愛、喜悅、和平。(參考下圖) 對于三十大幾的我來說,頭三十年,一直活在命運的注定之中,隨波逐流。唯一讓我體會到心想事成的心流時刻,是在發現人生原來真的可以不同。從那之后也開始了遇見自我的探索之旅。 我經歷過特別糟糕的痛苦時刻,情緒極其不穩定,好像隨時都有引爆的可能。甚至出現了自我質疑、否定。但當我讀完《遇見未知的自己》才知道,我經歷的這一系列糟糕、痛苦、掙扎、自我質疑,其實都是探索真我中所必須經歷的一道道坎。像剝洋蔥一樣,一邊剝一遍流淚,但唯有如此才能直抵洋蔥的內心深處。 本書也是以此圖為主要貫穿線索,從身體、情緒、思想、身份認同四個層面層層剖析,深入淺出的讓我們理解并做到有目的的擴大我們的的表意識,直到遇見線、第一身體層面,書中舉例說明了我們在嬰兒時期就與我們的真我分開了,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每個人天生就有很多無名的恐懼的原因。這種恐懼會變成一種存在的焦慮,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背景音樂,循環播放。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拿覺知之光去照亮他們,那么覺知之光是什么呢?就是重新和我們的身體連接,跟我們的身體對話,傾聽身體的信息。而最好的鏈接方式就是靜坐和冥想。 第二個是情緒層面,在這部分里,智慧老人用催眠術讓若菱回憶了小時候的各種負面情緒。并說這些負面情緒,比如生氣,壓抑,悲傷,恐懼,被否定,讀后感都存在于我們的身體里,并且還自成一個能量場,稱為“痛苦之身”,這個痛苦之身,是以痛苦為食的,如果不喂養,它就會制造事端產生它需要的情緒來維生。 當讀到這的時候,覺得還有點可怕,原來我們很多時候的情緒,生氣,恐懼、怨恨并不是出自本我,而是我們身體里面那個痛苦之身需要,所以就會讓我們產生這些情緒,以喂養它。 回想之前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真的不知道是這個原因,只是會事后后悔,怎么那么生氣,發那么大脾氣。但現在懂了這個原理以后,在面對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真的會停頓那么一下下,會有一個覺知,是我的痛苦之身在作用了,而不是我。 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的,但如果能夠有覺知,至少我們會減少這些情緒的次數。 “情緒也是一種能量,會來也會走。”所以書中分享的最好面對負面情緒的辦法就是臣服。 因為“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 因為“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經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時候有點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 第三個是思想層面,我們是不是對我們自己的思想深信不疑呢?讓它牽著我們的鼻子走?比如我們正在思考的事情,我們從來沒懷疑它的正確性,對嗎? 在這個部分,提到了最有名的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那我們有什么辦法去拓展我們的思想以及認知呢?書中的辦法就是:隨時關照我們的思想,檢視我們思想的真實性,用定靜來建立覺知。 說起來簡單,但這個真不是懂了道理,一下就能做到的,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去修煉。對,生活本就是修煉。 在思想部分,還提到了一個心理界非常有名的ABC理論:A(事件)→→B(信念、想法)→→C(結果)。 并且還舉例說明:“我婆婆看到我的臉色不太好(A),如果我認為她討厭我(B),我會覺得很難過(C),但是如果我認為她當時心情不好(B1),我會很中立的(C1)注意自己和她的互動,如果我認為她是因為身體不舒服(B2),我會很心疼地對她格外好一些(C2),所以不同的我認為(B),會造成不同的結果(C),也影響我和婆婆之間的關系。” 這個例子和ABC理論說明,其實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于我們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是我們對事情的解釋造成了痛苦。 第四個是身份認同,是前面三圈所累積出來的。 “越向外抓取,我們就離中心,也就是'線;越來越遠。這也就回答了為什么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快樂,但真正幸福、快樂的人卻這么少?” 或許在當下這個全民焦慮的時代,更能體現向外抓取的事實吧。書中給出破除身份認同的方法是覺知。并說道:“要放下身份認同是很難的,‘看見’是第一步——先要看到你自己認同于某樣東西,也許沒辦法立刻放下。但是如果能徹底了解到你認同的那些東西,其實不是你。也不是屬于你的。就有可能從這個向外追逐的噩夢中醒來。” 03、先從噩夢中醒來,然后會經歷:不斷地重復出現問題→開始覺察→產生情緒→慢慢深入到問題的核心,終于明白了里面珍藏的禮物是什么。 所以,開始覺知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但之后的每一步卻是不斷重復循環并螺旋上升的。 不要怕,你所走的每一步都算數!作者:Jenny靜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