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讀《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有感3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5 ![]() |
|||||
讀《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有感3000字: 陣陣暖風拂過臉龐,窸窣的葉兒搖落下幾點柔軟的昏黃。輕輕翻開《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讀著讀著,我惶然了:近些年我到底在做什么?外邊的語文教學早已經在大刀闊斧地改革創新了,教學理念也悄然發生變化了,而我還在用一二十年前的教學步驟:導入——作者及背景介紹——檢測字詞預習情況——整體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總結歸納。不斷循環,課課如此,毫無新意,更無深意。惶然之余又有一絲竊喜涌上心頭,還好,在這勢如破竹的課改形勢中有幸領略了獨特的教學理念——《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同時,也走近了教授級高級教師肖培東。 書精選了肖培東老師在全國各地示范課中的十六個經典課例,涵蓋中小學課堂,以教學沙龍的形式給人以現場感。錢夢龍、黃厚江、王崧舟、王君等十六位語文專家精彩點評。每篇實錄都附上其教學理念、教學思路、課堂教學細節、教學感悟,可謂精彩紛呈,于我而言,更是富有啟迪。 老老實實備課。肖老師在進入教學之前,總要這樣自覺地問問自己:“我教的是一篇什么文章?為什么要教這篇文章?這樣教對促進學生的發展有什么意義?”(肖老師師承了錢夢龍老師的“課前自問”習慣,并將其中的“課”改成“文”字。備課時肖老師總是執著于這樣的教學思維:把這一課的教學內容(包括編者意圖)一一地羅列在紙上,以“最需要”原則進行取舍,做出有選擇性的要點明晰、線條簡潔的組合,尋找最好的教學點,以點帶篇,牽一發而動全身,最后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世界和我們的現實社會。多么敬業的備課精神啊!備課時肖老師總是一遍一遍地讀課文,讀句子,讀感情,讀性格,甚至讀標點符號,多么嚴謹的備課態度啊!備課時哪怕是一個標題,一個詞語,甚至是一個容易令人忽略的標點符號,肖老師都要盯上好一陣子,苦苦思索,細細琢磨,甚至放飛想象的翅膀,走進文本,進入文字,和作者對話,與自己的靈魂溝通,然后再找出文本教學的縫隙,擠出教學的出口。 讀著那一篇篇灌注了肖老師備課時許許多多心血的教學感言,我感受到了他對課文解讀是那么的獨到深邃,對語文學科是多么的畢恭畢敬,對語文教學是那樣的兢兢業業。這就不難明白,原來肖老師令人嘆為觀止的課堂教學是源于他老老實實的備課啊! 回想起自己剛上講臺那會兒,滿腔熱情,但語文該如何教?茫然無知,語文教學該教給學生什么?幾番思索后,答案依然模糊不清。盡管如此,但那時的備課是認真的,腳踏實地的,反復讀文本,反復咀嚼教參和教案設計,文本內容爛在肚子里,教案設計中的思路了然于心,但每節課下來總隱約覺得有缺憾,后來我恍然大悟,依樣畫葫蘆的課少了自己的個性解讀和自己的教學風格,更為重要的是依舊沒能解決那兩個問題(即教給學生什么和該如何教),這樣的課必定是收效甚微。于是我開始摸索,開始在網上尋找更多文本的解讀內容和教案及其課件設計,也開始閱讀大師們的理論著作,如錢理群著的《語文教育門外談》、王麗主編的《學者教授講析新版中學語文名篇》等,在這些前輩們無聲的指引下,我漸漸地明白(自以為明白)了,語文由語言、文字和文學三部分組成,于是我重視朗讀教學,重視課堂語言的組織,重視學生的規范書寫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學生語言表達和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等。我總覺得語文課堂不僅該教給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內容,更為重要的是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去解讀文本并且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也就是說要提高他們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我開始在融匯別人的各種文本剖析內容的基礎上加入點自己的解讀,也開始關注學情,備課時也學會了基于學情盡量作出導學設計。 是的,在摸索中我有了些許進步了,但這幾年因著種種因素,有因取得一點點成績和得到一些或真心或假意的夸獎而洋洋得意,更因著自己家庭瑣事干擾羈絆和所謂的“經驗老道”,我停止了摸索,中止了學習,備課草草了事,如今面對著肖老師的這本《我就想輕輕淺淺地教語文》,我是羞得無地自容啊!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語文教學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又要如何教?我們語文人追求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怎樣的呢?錢夢龍老師發出了振聾發聵的聲音:“老師追求的語文課堂,是‘語言學習和人文教育不著痕跡的自然融合’的課,是‘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進入文本深處,讀后感在理解、品味語言的過程中,領略祖國語言的精妙,進而建構文本的意義,積累必要的知識,獲得審美的愉悅’的語文課,是著眼于‘幫助學生學會閱讀’,幫助學生實現發展的真實的語文課。” 基于此,肖老師提出了“教語言,教文本,教學生,教生命,教美好,教真實,簡簡單單,本本分分,把語文教學還給語文”的理念。在這十六個課例中,肖老師精心找準切入點,以“朗讀”為線索貫穿整個課堂,對朗讀的要求不僅在于讀準字音,而且定位到語氣、語音、語調、重音、停頓甚至是標點符號,最后學生在反復地朗讀中讀出情感,讀出情境,讀出思想。肖老師在指導誦讀品讀中完成了教學任務,在指導誦讀品讀中完成了語文教學的使命,而學生則在誦讀中陶冶心靈,學會思考;在品讀中感受語言美,感悟真善美。這最樸素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朗讀教學簡簡單單,也是實實在在啊! 當我讀懂了肖老師的朗讀教學規律和精髓時,我既是興奮激動的,因為找到了語文教學中的知音,更因為在課例中我體會到了讀在語文學習的重要作用——以讀促思,以讀助悟。我又是自慚形穢的,在肖老師的朗讀教學中,我看到他的了細膩、沉穩與深邃,也看到了自己的粗糙、浮躁與膚淺。無疑,這本書成了我的一面子,照出了我語文教學中的種種瑕疵。 讀此書時,最讓我驚嘆不已的還是肖老師平實易懂,一清如水的課堂教學語言。他的語言獨具魅力,真正落實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服務,引導學生學生去品讀去思考時的語言看似輕輕淺淺,隨意而言,實際卻是舉重若輕,讓整個教學過程前呼后應、連貫遞進。 語文課堂是離不了語言的,肖老師的語文課就是以語言教學為核心的,對語言的品味扎扎實實地扎到文本深處。他的語言品析,抓住關鍵的一個句子、一個詞語,甚至一個標點符號,引領學生體驗并陶醉于咀嚼語文的美好滋味,品味文字里的深沉情感,真正地走進文本,甚至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 為何肖老師的語言功力如此深厚?我掩卷深思,忽而明白了:那是長期鍥而不舍堅持閱讀的結果啊!于漪老師說:“要創造語文之美,擔當教學之責,歸根結底,教師要讀書,要打厚實的業務底子,增強文化底蘊……”,從肖老師的語言中我們就已充分領略到語言之美及其語文課堂的無限魅力了。 緩緩合上肖老師的《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羞愧、佩服、驚嘆之余該是重新確立目標——余生,我就想本本分分做人,簡簡單單教學,認認真真鉆研,快快樂樂讀書,扎扎實實求發展!作者:戴小慧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