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紗》讀后感300字:
書一開始就是凱蒂和查理偷情的橋段,偷情的原因很明顯:算計的親情、賭氣的婚姻和木訥的丈夫。浮華空虛的女主能想要的,不就是查理這樣體面多情的男人么。何況凱蒂自始至終都沒愛過瓦爾特,丈夫只是用來避免出丑的一個道具。毒舌毛姆寫的很準確:“剛開始的那段時間,總是心花怒放,對誰都和顏悅色”,誰讓愛情之于于女人就如同水之于生命一般呢。
瓦爾特在書中表面上是聰明內斂,品德高尚,鉆研學術。但行事作風卻陰暗殘酷,一早洞察了凱蒂結婚的心機,仍然奉其為女神;發現偷情之后,先是隱而不發,接著逼凱蒂自己去戳破愛情的幻覺、心灰意冷去瘟疫之地送死;最后瓦爾特感染霍亂,死前感嘆自己是死的那條狗(好心的人收留了狗,狗卻咬傷了人,最后狗死了)。
這樣的人怎么會愛上凱蒂,多半是愛上凱蒂愉快的性情——他自身所缺失的東西;接著因愛生恨,當凱蒂表達了友好,瓦特爾并不能接受,因為他不能原諒的是自己。“死的卻是狗”意指自己才是咬人的那條狗。與其說瓦爾特是聰明的凡人,不如說他聰明反被聰明誤。(此處省略瓦爾特為治療霍亂所做的貢獻)
查理就是個世俗男人,看起來合理多了。他嘴上說,凱蒂是他見過最美的女人,他愛凱蒂。但查理沒說,他也愛前途光明的事業,也愛聰慧有家世的妻子,也愛伶俐可愛的子女。這些都要,新鮮的愛情也要。這樣的人”怎么會耽于愛情,只是他愛慕虛榮,希望被女人崇拜罷了“。
凱蒂去了湄潭府,遠離了浮華無聊的生活,查理正是這種生活的一個高峰,注定的要被厭惡和唾棄。凱蒂開始追求有意義的生活,隨著瓦特爾的死去,凱蒂全面獲得新生和自由。意料之外的劇情發展,落入俗套的故事結局,整書如同枝干奇異的凋零盆景。毛姆講起故事來總是戲劇性充足,但描寫起人物成長就有點脫節。寫人性的慘淡的一面,總是那么言辭犀利,而寫人性光輝的一面,就蓋著一層面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