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讀《道德經》有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3 ![]() |
|||||
讀《道德經》有感1000字: 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分為道經三十七章,德經四十四章。什么是道呢?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就是不能告訴你,能說出來的道不是終極的,永恒的道。非常玄妙,可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是“萬物之母”,是世界的底層驅動,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多次提到道與世界的關系,老子認為道不自為大,故成其大,大道無為而無所不為。 道虛無縹緲但真實存在著,在萬物形成之前的混沌狀態中,大道就已存在。“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如果此時你感覺能理解道的存在,那你一定沒有理解道的存在,這就是道玄之又玄的體現,在老子看來,只有忘掉自我,回歸本真,找到真我才能感受到道的存在,可能就是莊周夢蝶那種狀態吧,自我消失了,變成了蝴蝶或是其他什么,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的狀態。 老子正面diss孔子! 老子認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老子認為失去道和德才會產生仁、義、禮,而失禮是社會禍亂之首。 這也就不難理解老子提倡的“順其自然,無為而治”了,他認為管理者的有心作為而無所作為,有為是背道而馳,老子理想的社會是“小國寡民,民復結繩而用;領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沒有戰爭,生活簡單,民風淳樸自然。老子認為正是因為大國往來遷徙,物欲橫流是導致社會不古的根源。 對于個人,老子說“圣人之道,為而不爭”圣人之道若天道,大公無私,惠濟大眾卻與世無爭,清靜無為而無所不為。他提倡“存天理,滅人欲”把內心的欲望“掏空”,讓自己回歸道無我和真我狀態,才能回歸本性,抱真守一。所謂“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讀后感·另一方面,辯證法在書中也多次提到,最耳熟能詳的是“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不能“得之若驚,失之若驚”而應該做到,達觀處世,寵辱偕忘。 從道德經中可以看出,書中提到的觀念,流傳兩千多年仍為我們所遵守,這更像是整個中華文明的底層驅動之一,這也映射出讀本書的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從根本上去看何為中華文化,何為中國人。 另外,老子有他的局限性,他過于信賴玄之又玄的“道”,而對真實的世界所摒棄,覺得社會的行為,人在社會中的欲望都是不應該有的,這給人一種“高貴的頭顱,鄙俗的身體”的感覺。但事實上,在當代心理學上更傾向認為感性是存在實體本身,理性只是對感性的鏡像,我更愿意相信后者。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