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讀后感2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2 ![]() |
|||||
《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讀后感2000字活出自己,才算不枉此生。 怎樣活出自己?武志紅老師在《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序言中列舉了一些名人。股神巴菲特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動漫之王宮崎駿說:“我從來不考慮觀眾。”德川幕府的開創者德川家康說:“過于揣測別人的想法,就會失去自己的立場。”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不太在乎他人的想法,有“強烈的自我意識”。 但什么是“強烈的自我意識”?序言中沒有作詳細回答。 1.能發現自我、認識自我,形成一定的自我覺知 喜好什么、追求什么、人生價值和目標是什么、怎樣做才能實現目標?對于這些認識越清晰,自我意識就越強烈。然而認識自我,說來易,做來難,很多人沒有勇氣去面對那個不好的自己:開會、上學遲到,給出的理由不是家住的遠、就是歸咎堵車或者天氣。總之,他絕對不會說:“經常遲到是由于自己對學習和工作不夠重視,不夠自律,沒有養成守時的好習慣。”——承認這些就等于承認自己是不好的,這種不好會給自我帶來不適。為了避免這種不適,人們寧愿從自身之外尋找原因,即所謂的“外部歸因”。外部歸因能讓人一時爽,但不能讓人一直爽。總是向外尋找原因而忽視自身問題,會讓我們一次次錯過認識和改變自我的機會。久而久之,你避開不僅是責備,更是自我。 2.能區分是“自己想要的”還是“別人想要的” 一件事背后的動機,往往既受內部因素影響,又受外部因素影響。大學生尋找伴侶,動機可能是遇到了心儀的對象,也可能是出于跟風或攀比心理:看到室友都出雙入對,自己也不甘落后;室友對象是高富帥,自己也相應提高了擇偶標準。顯然,前者主要滿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后者則更多為了維護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生活中,如果我們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維護別人眼中那個“精致的自己”,必然會覺得很累,因為評判的那根標尺始終在別人手中。自我意識強烈的人,能夠區分內部的需求和外部的標準,并且在兩者發生沖突時合理地進行權衡。 想必你有過這樣的體驗:有些事做起來特別容易疲乏和無聊,做完毫無成就感,反而有些空虛。長期處于這種狀態容易讓人覺得生活無趣,甚至有一種停滯感。反之,有些事明知做了也沒什么好處和利益,甚至可能會帶來麻煩,但總感覺冥冥中有股力量在推動自己去完成。是的,對自己是否有價值,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身體會告訴你答案。你能說服自己的理智,但不能欺騙自己的感受。 自我,僅僅認識還不夠,還要能夠保持。我們不妨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興趣等各方面想象成一個球形空間,稱之為“自我空間”——它就像一個肥皂泡,很容易感受到內外的壓力,無時無刻都在變化。在外界的高壓下,它可能會縮小乃至破滅。因此我們可以將在外界壓力下保持自我空間的能力理解為意志。 心理學中對意志的定義是:有意識地支配、調節行為,去克服困難從而實現預定目的心理過程。其中,獨立性和堅定性是它的兩個重要品質。獨立性指的是不屈服于周圍人的壓力、不隨波逐流,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和信念,獨立采取決定并執行決定的品質。獨立性強的人既不容易受他人暗示,也不會獨斷專行。堅定性指的是長時間堅信自己決定的合理性,并堅持不懈地執行決定的品質。堅定性強的人不會輕易動搖,也不會固執己。可見堅強的意志是強烈自我意識的必要組成部分。俗話說:“槍打出頭鳥。”你連飛的勇氣都沒有,還怎么出頭?所以,你敢出頭嗎? 值得注意的是,在強調“自我”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將自我過度延伸,錯認為世界必須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來運行,一旦世界違逆了我,就對外界產生憤怒或敵意。“活出自己”不是“隨心所欲”。試想,上課時想喝奶茶就出去買、排隊時不愿等就插個隊、看某人不順眼就讓他滾蛋…這將是一個怎么樣的世界?社會是無數自我的有機結合,所謂的有機,體現在個體不僅能意識到自己的自我,還能意識到他人的自我,并且找到方法使兩者共存,否則人和人之間將無時無刻充滿著矛盾和斗爭。因此,強者,既能玩轉社會規則,又能充分發揮自我。 生活,就像一幅清明上河圖,我們,只是其中的無名小卒。上帝在創作時,只為每個人勾勒出了大致輪廓,但我們被賦予了自我描繪的能力。所以,我們需要窮盡一生,去刻畫只屬于自己的容顏,既是給別人看,也是給自己看。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