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解讀禮書——《史記》讀后感8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29 ![]() |
|||||
解讀禮書——《史記》讀后感800字: 自年初陸陸續續的讀《史記》,先是聽了呂世浩老師的《秦始皇》《史記》課程,有了一點點基礎和興趣,然后從最喜歡、也相對易讀的列傳開始讀,第三步是從頭開始讀。 為什么最終回到了重頭開始讀的路上來?因為在閱讀過程中發現,想要搞清楚列傳里那些人物的行為動機、心理,得明白當時的社會背景、文化狀況,只得從頭開始了解,文化是如何傳承、演變的。 在跳過目前無法挑戰的表后,來到了《禮書》。作為現代人,我對于“禮”是有些嗤之以鼻的,認為是“封建時代的流毒”。本著隨便讀讀的心態瀏覽。讀到太史公認為禮從何而起時,便肅然起敬。 禮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忿,忿而無度量則爭,爭則亂。先王惡其亂,故制禮儀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不窮于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長,是禮之所起也,故禮者養也。讀后感·稻粱五味,所以養口也;椒蘭芬茝(chai),所以養鼻也;鐘鼓管弦,所以養耳也;刻鏤文章,所以養目也;疏房床笫幾席,所以養體也;故禮者養也。 譯文:禮制因人而產生。人們生來就有欲望,有欲望卻得不到滿足就不可能沒有怨恨,怨恨毫無限度時就會引發爭斗,有爭斗就產生禍亂。古代圣王討厭這種換亂的局面,所以制定禮儀道義來滋養人的欲望,滿足人的需求,使欲望不會因為物質不足而受到限制,物質也不會因為欲望的增長而顯得匱乏,兩者相互協調而能長久,這就是禮制產生的原因。因此禮儀就是一種調養之法。稻米、高粱、五味食品,是用來調養口舌之欲的;香料、鮮花、芳草,是用來調養嗅覺之欲的;鐘鼓、管弦演奏的音樂,是用來調養聽覺之欲的;精雕細刻的花紋,是用來調養視覺之欲的;寬敞的房間和床榻、幾案、坐席,是用來調養身體之欲的;所以禮儀就是一種調養之法。 這和我之前對“禮”的模糊印象是多么不同啊!將“禮節”直接混淆為“禮”,以點代面,認為“繁瑣、形式化的禮儀”就是古人倡導的“禮”,果真是因為讀書少的緣故啊!作者:日拱一卒的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