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wǎng)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jīng)典故事 | | ||
![]() |
||
|
||
|
|||||
關(guān)于對聯(lián)的傳說故事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 更新時間:2023/5/10 ![]() |
|||||
關(guān)于對聯(lián)的傳說故事對聯(lián)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 對聯(lián)又稱楹聯(lián),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lián),不論真假,且品一品其中的趣味吧! 唐玄宗的寵臣楊國忠,嫉恨李白的才華,心里很不服,總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楊國忠想出一個辦法,約李白去對三步句。李白一進門,楊國忠便看著李白,譏諷道: 兩猿伐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 “鋸”諧“句”,“猴兒”暗指李白。李白聽了,微微一笑說:“請大人起步,三步內(nèi)對不上,算我輸。”楊國忠想趕快走完三步,但剛跨出一步,李白便指著楊國忠的腳喊道: 一馬隱身泥里,看畜生如何出蹄! “蹄”諧“題”,與上聯(lián)對得很工。楊國忠本想占三步便宜,卻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剛抬腳就被譏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尷尬。 清朝有個宰相張英,平時喜歡對聯(lián),很有一些文才。有一次,他到民間微服私訪,碰上那里的農(nóng)民用稻草捆秧,一位農(nóng)民要張英對對子,其上聯(lián)是: 這上聯(lián)妙在前半句“稻草捆秧”是寫了眼前實景,下半句以“父抱子”來作比,以“稻”喻“父”,以待插之“秧”喻“子”,頗為生動傳神。 張英在田頭想了好久也沒有對出下聯(lián),回家后他和夫人談起此事,覺得自己很不好意思。他的話正好被一個侍女聽見了,張英問她笑什么,她笑道:這有什么難對的,下聯(lián)就是: 這下聯(lián)對得工整巧妙,和上聯(lián)一樣暗含幾層比喻,而且和上聯(lián)意境相合,堪稱絕對。張英連連點頭稱贊。 從前,有位秀才在結(jié)婚的當天早上,父親突然去世,只好喪事喜事一齊辦。按風俗,喪事喜事都要貼對聯(lián),秀才犯了難,有位文人卻寫了一副對聯(lián): 臨親喪,作新郎,哭乎笑乎細思量,哭笑不得 辭靈堂,入洞房,進耶退耶再斟酌,進退兩難 這副對聯(lián),真實的描繪了當時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一位富秀才與一個窮秀才是朋友,一天富秀才晚上到院中散步,外面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于是隨口吟出上聯(lián):“黑白難分,教我怎知南北”,但卻怎么也想不出下聯(lián)了。 此時,窮秀才前來敲門,說道:“青黃不接,向你借點東西。”富秀才一聽,忙說“這個好說,你先把我的上聯(lián)對出來。”說完,窮秀才說“小弟進門時不是對出來了嗎?”富秀才一想,果然是這樣,于是樂得哈哈大笑! 清朝有個小學童叫史致儼 ,他九歲那年去縣里參加考試?考官叫他試試對對子,出的上聯(lián)是: “閒”,是“閑”的繁體字。是說,坐在院里,悠閑地從院門里看著那亮晶晶的月亮。這還是個拆字聯(lián),“閒”字可以拆成“門”[門]和“月”, “月”正好在“門”里。上聯(lián)從意思到文字技巧,都挺不錯。 史致儼稍微一琢磨,馬上對了一句: 蜀中才子李調(diào)元,乾隆年間中進士后任廣東學政。上任不多久,當?shù)氐奈娜四脱加巍?匆娨谎律峡逃小鞍脒吷稀比齻字,崖下路旁立一石碑,碑上刻一行字,曰: 半邊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同行者解釋說,這是宋朝蘇東坡學士、黃山谷和佛印三人同游此地時,佛印為蘇東坡出了上聯(lián),蘇東坡對不上,只好請黃山谷將此上聯(lián)刻碑于此,以示自仰,兼求下聯(lián)。 李調(diào)元笑著說:“這下聯(lián),蘇學士早已對好。”眾人惶惑不解。他接著說:“其實,蘇學士請黃山谷寫字刻碑與此,正是為了聯(lián)對,這叫意對。”接著書出了下聯(lián): 一塊碑,一行字,一句成聯(lián)一句虛。 眾人聽后,覺得無可非議,連聲贊嘆。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shè)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lián)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quán)申明 | 網(wǎng)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