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媽媽發火了》讀后感6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6 ![]() |
|||||
《媽媽發火了》讀后感600字: 請相信,原來少兒繪本故事是可以打動成年人的。就像我,現在每當我讀起繪本故事,總會被感動。就比如,今天的這個故事。 這世上,有哪個小孩沒有被父母吼過、兇過、甚至是打過呢?特別是中國的所謂“孝道”,講究對父母的無條件服從。因此,“棍棒下出孝子”竟會成為俗語。 在這個故事里,一個吃飯、洗澡、畫畫的時候,都會被媽媽吼的孩子小山,內心無比害怕。而暴怒的媽媽,也突然失去了孩子。當歷經艱難尋找孩子的過程中,媽媽意識到自己暴怒下的一字一句都深深刺痛著孩子單純的心。最終,當媽媽意識到錯誤的時候,孩子小山才重新回到媽媽的懷抱。 其實,中國古代的儒學家說,以德服人,講究仁、義、禮、智、信的傳統中華文化,本來是與“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格格不入的。西方人說,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東方人則說,言傳身教。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從未鼓勵過教育的粗鄙化。 然而,為什么我們現在很多父母會對孩子吼叫、甚至打罵呢? 表明上的理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內在其實是父母自己的惰性,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表現得毫無耐心,更缺少與孩子換位思考的“同理心”。因為,打罵、吼叫是最簡單的“教育方式”。 可是,父母的吼叫、打罵雖然簡單,但卻根本無效。因為,父母任何情緒上的宣泄只會讓孩子感受到恐懼和厭惡。教育的根本,在于教會孩子方法。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給方法論。孩子不受控時,我們需要的是,給孩子一套自控的方法論。比如,我曾說過,女兒不吃飯,我就給她做飯團。她不愿洗手,我就跟她玩幫小手洗澡的游戲。 每個家長都可以自己研發一套教孩子成長的方法論。但,絕不是吼叫。愿每個孩子,都有一位不吼不叫的爸爸媽媽。那么整個世界一定會變得更美好。作者:鄧吉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