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wǎng)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jīng)典故事 | | ||
![]() |
||
|
||
|
|||||
29商鞅南門立木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 更新時間:2025/4/5 ![]() |
|||||
29商鞅南門立木在戰(zhàn)國七雄中,秦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諸侯國落后。貼鄰的魏國就比秦國強,還從秦國奪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定發(fā)奮圖強,首先搜羅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說:“不論是秦國人大概外來的客人,誰要是能想辦法使秦國富強起來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這樣一召喚,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個衛(wèi)國的貴族公孫鞅(就是之后的商鞅),在衛(wèi)國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國,托人引見,得到秦孝公的接見。 商鞅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家要富強,必須注意農(nóng)業(yè),嘉獎將士;要打算把國家治好,必須有賞有罰。有賞有罰,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輕易進行了。” 秦孝公完全贊成商鞅的主張。可是秦國的一些貴族和大臣卻竭力反對。秦孝公一看反對的人這么多,自己剛剛即位,怕鬧出亂子來,就把改革的事暫時擱了下來。 過了兩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穩(wěn)了,就拜商鞅為左庶長(秦國的官名),說:“從明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長拿念頭。” 商鞅起草了一個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賴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的,就賞十兩金子。” 不一會,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有的說:“這大概是左庶長成心開玩笑吧。” 大伙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敢上去扛木頭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沒有想到賞金越高,看熱鬧的人越覺得不近情理,依舊沒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跑出來,說:“我來試試。”他說著,真的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向搬到北門。 商鞅馬上派人傳出話來,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黃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沒少。 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會兒轟動了秦國。老百姓說: “左庶長的命令不暗昧。”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經(jīng)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賞罰分明,規(guī)定官職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為標準。貴族沒有軍功的就沒有爵位;多生產(chǎn)糧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為了做買賣和因為懶惰而貧窮的,連同妻子兒女都罰做官府的奴婢。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以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壯大了。不久,秦國進攻魏國的西部,從河西打到河東,把魏國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來。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實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內(nèi)容是: 一、廢井田,開阡陌(阡陌就是田間的大路)。秦國把這些開闊的阡陌鏟平,也種上莊稼,還把以前作為辨別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樹林(wood)、溝地等,也開墾起來。誰開墾荒地,就歸誰所有。土地可以買賣。 二、創(chuàng)建縣的組織,把市鎮(zhèn)和鄉(xiāng)村歸并起來,組織成縣,由國家派仕宦直接治理。這樣,中心政權(quán)的權(quán)力更聚集了。 三、遷都咸陽。為了便于向東發(fā)展,把國都從原來的雍城(今陜西鳳翔縣)遷挪到渭河北面的咸陽(今陜西咸陽市東北)。 這樣大范圍的改革,當然要引起猛烈的斗爭。許多貴族、大臣都反對新法。有一次,秦國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對秦孝公說:“國家的法令必須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頭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賴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師傅應當受罰。” 結(jié)果,商鞅把太子的兩個師傅公子虛和公孫賈都辦了罪,一個割掉了鼻子,一個在臉上刺上字。這一來,一些貴族、大臣都不敢觸犯新法了。 這樣過了十年,秦國果然越來越富強,周天子打發(fā)使者送祭肉來給秦孝公,封他為“方伯”(一方諸侯的頭領),中原的諸侯國也紛紛向秦國道賀。魏國迫不得已割讓河西土地,把國都遷到大梁(今河南開封)。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lián)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quán)申明 | 網(wǎng)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