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貨幣銀行學》讀后感8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16 ![]() |
|||||
《貨幣銀行學》讀后感800字! 貨幣與經濟關系日益密切,客觀上要求政府對現金的發行以及信用的擴張加以控制,使貨幣的供給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避免產生經濟的波動和危機。 因而,貨幣供應量的概念以及對貨幣供應量層次的劃分也就應運而生。 貨幣供應量(或貨幣供給)是指在一定時點上由政府和存款機構之外的經濟主體所擁有的貨幣總量。 在貨幣供應量的構成方面,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貨幣應該包括那些在商品交易以及債務支付中作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的東西,他們把貨幣定義為流通中的現金和支票存款,這就是狹義貨幣M1。 而有些經濟學家認為金融機構的儲蓄存款及其他短期流動資產,是潛在的購買力,很容易變成現金,陰而主張以流動性為標準,劃分更為廣義的貨幣概念層次,從而形成了廣義的貨幣供應量指標M2、M3、M4等。 這種觀點,已為大多數西方國家的政府所接受,各國的中央銀行,都用多層次或多口徑的方法來計算和定期公布貨幣供應量。由于各國金融工具和金融法規的差異,廣義貨幣供應量的指標也不盡相同。 綜合各國的情況,貨幣供應量指標大致劃分如下: M1=流通中現金+支票存款(以及轉賬信用卡存款) M2=M1+儲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儲蓄存款) M3=M2+其他短期流動資產(如國庫券、銀行承兌匯票、商業票據等) 當然,各國具體的貨幣層次劃分會比這稍微復雜一些。例如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美國的中央銀行)現在公布四個層次的貨幣供應量指標,其基本內容為: M1=流通中現金+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如NOW賬戶,ATS賬戶等) M2=M1+儲蓄存款(含貨幣市場存款賬戶)+小額(10萬美元以下)定期存款(含零售回購協議)+零售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余額(最低初始投資在5萬美元以下)+調整項 M3=M2+大額(10萬美元以上)定期存款+機構持有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余額(最低初始投資在5萬美元以上)+所有存款機構發行的回購負債(隔夜的和定期的)+歐洲美元(隔夜的和定期的)+調整項 L=M3+其他短期流動資產(如儲蓄債券、商業票據、銀行承兌票據、短期政府債券等)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