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落在左手上》讀后感600字!
余秀華的詩,純凈,是一種可以觸及的疼痛。有時像是一塊粗糙的石頭,生活不斷的摩擦其上,碎屑落的滿地,令人心疼。在那個名叫橫店的小小村莊,田埂上走過那個搖搖晃晃的身影,將詩歌化作一根拐杖,伴隨著她行走在搖搖晃晃的人間。余秀華談起詩歌,來自于自身無奈的選擇,身體的殘疾只能讓她尋找最簡單的表達——詩歌,字數最少,但卻是一種獨特的表達,可以讓她在那個寂靜如沙的環境里去尋找到一種快樂與平靜,即便有時生活是血淚俱下,但只要有了詩歌,便會撫平她的傷口,治愈不平的思緒。
與生俱來的疾病給余秀華帶來了身體上的痛苦、生活上的不便、精神上的壓力。請理解一個4歲前只能爬行的孩子的內心,請理解一個寫字時要用雙手使盡渾身力氣才能完成的孩子的內心,請理解一個成年后動作遲緩變形的成人的內心,這些造成的內心痛苦是我們平常人所無法想像的。
然而,幸運的是,余秀華沒有拿自己的病體陷入無休止的哀怨。她逐漸接受了自己的命運,她說:說到命運,那就是注定的,你拿什么抗爭?我這是先天性疾病,一出生就有,這形成了一個人的常態而不是病態。我覺得我這樣的病都是帶著先天性屬性,也就是命運,這就是說我早早就認命了,既然認命,就沒有什么反抗了。也正是因為這個疾病給了余秀華更多的時間用來閱讀和思考,用來感受自然和生活。自然而然的,詩歌便走入了余秀華的生活。“當我最初想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時候,我選擇了詩歌。因為我是腦癱,一個字寫出來是非常吃力的,它要我用最大的力氣保持身體平衡,左手壓住右腕,才能把一個字扭扭曲曲地寫出來。在所有的文體里,詩歌是字數最少的一個,所以這也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而她豁達開朗的精神在詩歌中體現的淋漓精致,從她的詩中收獲的更多是這個世界的美好,而這份精神也是我們該學習敬佩的。
漁民已渡,晚鐘正鳴,大家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