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忙而有序,碌而有為——讀《重建教師的精神宇宙》有感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10 ![]() |
|||||
忙而有序,碌而有為——讀《重建教師的精神宇宙》有感 今年是我從教的第十一個年頭,回想這些年的教學生涯,除了常規的教學,科組的教研任務,參加各種公開課和比賽,的確是各種忙碌,內心時常是焦躁的,被各種瑣事困擾。尤其現在為人父,希望上班時間高效完成工作,下班回家可以安心照顧寶寶,盡自己所能扮演好生命中的兩種角色。然而,時間往往不夠用,前事未了,后事接踵而來。正當2018年新年到來,利用寒假瑣碎的時間,翻開李鄭濤教授所著《重建教師的精神宇宙》,精神接受洗滌,內心趨于平和,反思自己為何碌而無為。書中提到現場學習力是最重要的學習能力。我試著用下圖作為梳理: 縱觀上圖,逐一對照自查。教師需要的三大積累,我的實踐積累扎實充分,閱讀和寫作積累,實在汗顏。上班時間要完成教學常規,閱讀和寫作若不是有比賽任務驅動,很少主動自己去做。具體到四種教學現場,有點滴記錄教學反思,但是碎片,很少成文。同行、教研組、各種培訓、講座的現場,有記錄,缺乏系統整理。李教授提到,現場學習力是最重要的學習能力,我認為自己的專注力和捕捉力基本具備,轉化力有所欠缺。經常聽完講座,記錄得很詳細,找出很多遷移到自己教學中的諸多困難,感嘆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聽完很激動,沒兩天就又忘了,重回自己的舊路。如何做到忙而有序,碌而有為?根據自己的情況,我想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作嘗試。 利用手機APP,寫下備忘錄,先完成緊急和重要的事。我常常感覺雜事纏身,分不清主次,忙得混亂。于是搜索手機版的思維導圖APP,便于隨時記錄和查看近期需要完成的工作和生活瑣事。發現一個免費的APP:Poppletlite.操作簡單易學。于是我開始用它來記錄,用不同顏色來標注級別,緊急和重要的事用紅色標注,完成以后就刪掉,這樣可以督促自己做到忙而有序。 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多閱讀,勤寫作。上班時間,備課改作業之余,每天抽出半個小時,踱步到校園里幽雅清靜,浸滿書香的圖書館,享受短時的閱讀;下課回到辦公室,喝茶之余,品讀一篇哲思美文;在家哄睡完寶寶,閱讀一篇心儀作家的文章,作為一天中對自己最好的犒賞。寫作常常需要靜心,周末或是寒暑假,給自己放個小假,將家中孩子和瑣事暫時交給家人,找一家有品位的咖啡廳,帶上筆記本,梳理近期的各種現場學習心得,不僅成文,更是為了轉化、升級、更新自己的教育現場。 在四種教學現場,學習反思之后,要及時整理,思考如何轉化,并且落實到具體教學實踐中。每學期學校都會發聽課記錄本,辛苦記錄了一學期,到了期末要上交,常常等需要參考時卻已經找不到了。我的做法是上交之前復印,或者拍照保留電子版。在電腦上建一個培訓專題的文件夾,對學習培訓的資料按主題和時間整理,方便搜索查找。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轉化力,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轉化成自己教學中的一部分。是的,別人的經驗從消化、吸收,到運用到自己的學生身上,肯定會遇到一些阻礙和困難,我們要批判思考,改良方法,需要新知和舊知的整合,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或者原封不動照搬轉化,要結合自身實際,從點滴的改變做起。 以上小小的轉變,需要變成習慣,才能持之以恒,慢慢加深自己的積累。如同英語學習需要大量輸入和輸出一樣。所有的學習,需要轉化,為轉化而學習。在繁雜的事物中抽身出來閱讀,寫作,及時整理,生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塑造自己的教育風格。忙而有序,碌而有為,是我努力和追求的方向。 作者:南外文華 楊東升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