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讀《皮囊》讀后感15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13 ![]() |
|||||
讀《皮囊》讀后感1500字: 皮囊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意識與身體的關系。《皮囊》和《殘疾》確實讓我聯想到這個話題。尤其是《殘疾》,父親的病軀,成了父親的沉重的束縛,也給了一個家庭沉重的打擊。但我不想寫這個話題了,因為我曾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讀后感里寫過了。現在在《殘疾》一篇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父親在臺風里的身影,他被臺風捶打,然后放棄了徒勞的鍛煉,開始變得像一個小孩子。這是一個父親形象的坍塌,但卻是一個人的自我整合。一個壯年之人驟然殘疾,任誰也會試圖抗爭命運,想回到從前,但當這場徒勞被認清,這場抗爭被打敗,接下去的問題就變得深奧了——是死?還是活?想活,怎么活?我想,這個問題,值得每個人深思!文中的父親以一種徹底放逐自我的形式活,妻子和兒子、女兒撐起家庭,他以一種負擔的形式,迫使兒子一夜長大,兒子今后的人生都變得隱忍、務實。這確實是一種方式,我想這篇文章另外的意義,就是迫使我們去思考,我們會如何選擇?于父親的角度,我們如何選擇后面的活法?于兒子的角度,我們如何選擇自己人生的活法? 大家都活著,活法不一樣,活法是個深奧的話題。 全書幾次寫了母親對父親的深情,《母親的房子》是一個,《我的神明朋友》是一個。這個女人不怕苦,不怕累,樸實而死心塌地的愛著父親,甚至于把父親的臉面當做了自己的執念,又把父親身后以后的歸屬當做了自己的執念。母親建房子,是想讓活人們看得起父親,母親拜神明,是想讓父親能去天堂。愛一個人,全心全意的愛到忘我,卻把他生前身后都想到了。這樣的女人,做兒子的不但理解而且支持,連我們讀者,也不忍去否定她。 愛情,常常出現在各種作品里,但寫的像《皮囊》這么深的,真的不常見。愛情觀有很多種,《泰坦尼克號》那種歷經生死,把你那份也活出來的是一種,如本書這樣忘我的也是一種。我想愛情的樣子,還有更多種。我們會選擇哪一種呢?我們會經歷哪一種呢?我們能認同哪一種呢?又或者說,我們真的明白愛情的真諦嗎? 本書最后幾篇文章,讀之更像是作者的隨筆。他在試圖討論人生的意義,活法的選擇。口氣是唏噓的,感情是真摯的,甚至,我們能讀到他的疲憊。正是這種唏噓與疲憊,讓我捕捉到一絲他的猶豫,他的疑惑。正如我們年歲相當,同樣有的這絲猶豫——我們選對了嗎?現在這人生是我們如愿的嗎? 無論何種選擇,些許不如意是必然的,些許欣慰也是必然的。人生一世,遺憾常有,確幸也常有。苦與甜總是交織在一起。本來我是不喜歡短篇的,讀后感因為很容易意猶未盡。蔡崇達的文字卻讓人產生一種剛剛好的感覺,話題的深度是夠的,語言卻是簡練但精準的,于是乎,我簡直后悔這么久才讀到他,這本書常年在各暢銷書單里有一席之地,我卻總是略過他。 這本書以不同題材的內容,串聯起了我們人生的幾大板塊:第一,自我觀——自我的認識,我們能否發覺“我”與“身體”是兩回事兒。第二,愛情觀——愛情的真諦是什么?第三,生死觀——看似無常其實極平常。第四,眾生觀——我們都是凡人,卻常常以為可以占領某個高點給人打上標簽。第五,成長觀——那么多小時候的朋友,人生各自不同,這世間花兒千姿百態,人生亦是如此。第六,價值觀——自我的審視有時候會讓我們認清,我們真正在乎的是什么。 所以《皮囊》絕不是僅僅討論內與外的關系。他在提示我們,我們的今天皆出自昨天,我們的明天也必將出自今天,若要明天有些許不同,今天必當自省!如果把迷茫和疑問當做一次次生病,人生便是一次次的痊愈。今天治愈昨天,明天治愈今天。生病常有,治愈常有,這便是成長。作者:暢讀姐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