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人與土地》讀后感1000字心得體會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13 ![]() |
|||||
《人與土地》讀后感1000字心得體會阮義忠似乎喜歡將鏡頭對準孩子們。炊煙升起,是到了該吃飯的時間了,婦女招呼著孩子們回家吃飯,田里玩耍的伙伴們比誰先到家。遠處河邊,孩子趕忙把一條魚撈上來,放進籮筐,便急急忙忙騎上自行車回家了。田間泥濘的小路坑坑洼洼,“孩子回家吃飯嘍!”“娘,到家了。”筐里的魚蹦蹦跳跳,孩子內心充滿了喜悅。 三灣鄉,弟弟與哥哥在訓練放信鴿。信鴿借著哥哥用力向上拋之勢,奮力而飛。雖無法與雄鷹并論,卻依舊可以離開父母溫暖的港灣,展翅高飛。哥哥與弟弟臉上的笑容,像綻放的花兒一般,這是童年的回憶。這何嘗不像我們,我們與放飛的鴿子一樣,身上拴著一條父母的無形的鏈子,無論你飛得多遠,這條鏈子依然存在,父母對我們的束縛依然存在。我們即使飛得很遠,也不能忘記父母對我們的愛。 阮義忠以老人為主題,死亡是生輪回的前兆,自然可以看作是人類的歸宿,亦或回到起點。 時隔多年,阮義忠再次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宜蘭縣。內心激動萬分,眼眶都濕了,不禁感嘆:“久違了,故鄉的土地,故鄉的人。”拍攝完《漢聲》雜志后,作者為了感謝老人的配合,便買了老人親手做的一把做工精妙、造型古趣的矮腳椅子。但是由于鐵路局人員作業粗暴,作者只領到一節節竹骸。一股不詳的預感猛然上身,果然,那位謝姓竹器匠已壽終正寢。我幡然領悟:土地,尤其是故土,在歸客心里總是被賦予特殊意義的。我們扎根于此,無論去向何處,這里仍然是我們最后的歸宿,我們也終將落葉歸根,回到那塊我們懷念的土地。 臺東市馬蘭郊區,赭褐的土地,蔚藍的天空,灼人的焚風,葉大果肥的樹林,一切充滿野性。阮義忠兩腿漸漸無力,兩腿發黑,昏昏地走在林中。一位老農就在光天化日之下洗澡。幾番交談,他就取得老農的信任。作者卷起褲腿,在一片清涼中享受。作者為老人拍了照,而老農依然毫不閃躲,這是人立身處世之本——對他人的信任。事后老人還連聲感謝作者,他整個人震住了,心虛至極又感激不盡,這是何等的信任,何等寬大的胸襟啊! 正是席慕容所說:“在母親的土地上,我是備受寵愛的女兒,給我教誨,也給了我難以描摹的至美。”阮義忠對臺灣每一處地方,所拍之景,處處有情。每一幀,每一幕,是時代的記憶,人情的緬懷。 再回到書的封面,一群孩子在比賽,看誰的筋斗能翻得最多。一件極其平凡的事件,卻讓阮義忠直覺到它的深刻寓意,人類在土地上重復著“生、老、病、死”的輪回,注目著顛倒的人生,毫無所覺。 人生就在這樣生死的考驗中不斷成長,不斷吸取經驗,但在你展翅高飛時,不要忘記了故鄉的土地與親人。文/劉學錦 讀《人與土地》有感1000字 《人與土地》讀后感700字心得體會 《人與土地》讀后感800字心得體會 《人與土地》讀后感1000字精選 《人與土地》讀后感1000字 《人與土地》讀后感800字精選 讀《人與土地》有感600字心得體會 《人與土地》讀后感500字 瀏覽更多關于人與土地的文章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