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讀《超新星紀元》有感2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6/10 ![]() |
|||||
讀《超新星紀元》有感2000字: 這是一部充滿想象略帶傷感的,書中有的畫面描寫偏枯燥,不夠成熟。地球由于受到一顆超新星爆發的射線歲以上的人類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死亡。大人們按自己的設想去培訓孩子們接手世界,但當超新星紀元開始時,孩子們再也不能找爸爸媽媽求助,社會還是崩潰了。 只有孩子的世界,游戲規則是完全不一樣的,“尋求好玩刺激”是他們的天性,接手政權的小領導人,不得不利用這規則讓世界繼續運行下去,社會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戰爭。 大人其實很難揣測孩子的想法和行為,劉慈欣充滿天真的想象卻讓我覺得十分合理,有許多細節值得深思。人們擁有知識和技能,并不能保證社會的平穩運行,還需要精神上的支撐,流淌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 書中沒有刻意去提到善惡,而且把大人寫得特別無私,當他們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小小悲觀后就無償并且耐心的把自己的知識技能教給孩子。大人是有提醒他們有些事是不能做的,但孩子并不聽話,好玩、刺激是他們愿意去積極生活的驅動力,沒有這樣社會就是睡眠狀態。 這本書比較適合娛樂,畢竟是童話,很多想象不嚴謹也禁不起推敲,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這書會讓我想象,如果我是書中的人物該如何去選擇,更多的是提醒我們,如果用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世界就大不同了。 以大劉的習慣,應該是可以探討很深的,但是這本書是類似科幻童話,開篇又說寫給自己女兒的,并沒有那么深,部分出版社有刪節,關于人性深層的大劉有所暗示,可以參考《蠅王》。 不過大概有這些:孩子們為了好玩,各國組團大戰,真打,在北極打,死了幾十萬,最后美國小孩丟核彈,中國小孩核反擊,又死了好多,結束后從北極回來,因為核冬天,又凍死好多。大劉筆下動不動人死成山,都很正常。 最后的價值觀倒是有說到一點,——以下全是個人理解:大劉其實有深入的思考中國社會的困局,但因為你懂得的原因,不好明說,他用暗喻給出方向,就是放下歷史的包袱、放下土地情節,開放國門,走出去,擺脫農耕民族的尿性,去征服星辰大海才有前途。 個人認為:大劉的價值觀和科技袁人類似,只是表達方式不同,他們都思考到了我們民族的解決方案,前者較批評和隱晦一些,后者較樂觀激勵一些,但都殊途同歸。 大劉的《三體》和這本,都有指出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最好的選擇是要“走出去,活下去”。表面只是一個科幻童話,但骨子里是他對教育的思考,對我們后代的寄語,并且指出了自己的路線。 情節里面的“大人死光”,最后想說的無非是魯迅的“救救孩子”。我認為,大劉的一些科幻作品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聊齋”,因為你懂得的原因,就用離奇的情節來暗諷一些不能明說的東西,只不過蒲松齡用鬼怪來說,大劉用外星人/宇宙災難什么的。黑暗森林法則,所說的生存死局,讀后感要么殺人要么被殺,藏好自己做好清理、無限猜疑鏈等畸形黑暗的心理,仔細想想,是不是暗喻了什么現實?是不是很像六道輪回的餓鬼道。 我瞎猜測大劉的思維:我們身處的現實社會中也有許多黑暗的東西,但那不是某些人的對錯,也不需要對他們做道德批判,而是可以冷靜的看成一種自然演化的現象,中外現代的一些哲學家已經意識到這些現象的存在,并且開始冷眼給出新的觀察視角。 武志紅說:再暗黑的東西,只要被看見了,就有希望被轉化成光明。《三體》有一句:“也許有一天,燦爛的陽光能照進黑暗森林”,而大劉只是指了一個方向,給了一個希望,我們只能把這一天寄托在了遙遠的未來,遠到我們只能將希望寄托在兒孫身上。《流浪地球》:希望是我們這個時代像鉆石般寶貴的東西。 文明是怎么發展起來的,物種是怎樣進化的,達爾文的進化論,優勝劣汰,文明都是不斷的競爭發展起來的,所以高等級文明也必然存在這種根性,我以前覺得也許發展到頂層文明沒有競爭對手后,這種競爭情況會好轉,更多的是文明,但考慮到人類已經處在食物鏈頂層,可還是在不斷競爭,以及目前美國與中國關系,中國只是有可能超越美國,美國就不惜一切來阻止這種可能性,所以我現在覺得黑森林法則真的挺正確的。 有能力發現別的文明的時候就是競爭開始的時候,我以前也不能接受黑暗森林法則,覺得太無情,但社會就是叢林,競爭無處不在。我感覺文明發展更好的方式是共贏,雙方各取所需,損失都在雙方可接受的范圍內,但別人得寸進尺就只能反抗了。 生活中也是這樣,其實,從個體物種的角度看是競爭在發揮著決定作用,但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看,你會發現在去決定作用的是平衡,即太極陰陽,萬物守恒。 各種生態都在發展維持這種平衡,就好比肉食動物少,繁殖能力低,草食動物多,繁殖能力強,都是在維持這種平衡。想起上學時老師講生理學,人最重要的就是維持內環境平衡,所有的毛病都是因為打破了這種平衡,就像三國演義開頭,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不斷在尋找著這種平衡。 這大概就像人與真菌一樣,平時和諧共處共生,彼此依賴保持平衡。一旦人的抵抗力下降,病毒來襲,就轉成競爭關系。天道損有余而益不足,人道損不足而益有余。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