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你學不會讀后感1000字選擇這本書其實非常偶然,當時我在博庫書城尋找想要購買的人物傳記的時候,經過一個轉交時發現了這本書。因為近期剛吃了火鍋所以看到這本名后很好奇地就拿起翻閱起來,結果沒忍住讀了好幾章,最后因為時間原因(書店9點30關門)我干脆買回來細細品讀。
這本書和我之前讀的《馬云傳》、《任正非傳》的視角不同,從第三人視角出發對海底撈的盈利模式、創業歷程進行了剖析。讓我比較意外的是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和大多數接觸過的創始人的最大區別就是張勇的文化是初中畢業,沒有創業資本,也沒有足夠的人脈,海底撈的注冊資本僅僅8000元,比任正非的華為的一半還少,起初人員+老板總共才4人。按張勇的話:“海底撈的客戶是一桌一桌抓的。”我個人的理解應該是海底撈對每一桌的客人實行差異化服務。這本書我花了一周的時間,讀完后我對張勇佩服有佳,我大致分享下他的整個創業經歷。
海底撈最初的注冊資本僅僅8000元,員工加老板一共4人,餐館面積不大,也只能放下4張桌子。但是他們的服務很特別,思路也很新穎,當時首創了四川第一家串串火鍋,這是他從麻辣燙的靈感而來。憑借過人的口碑,張勇賺到了他的第二桶金(第一桶是賣麻辣燙),之后他們擴大了面積,招聘了更多的人員,逐步走上正規。接下來是研制海底撈湯底,海底撈的所有醬料都是自己研發的,菜品都是統一采購配送。按理說一個餐飲企業的技術含量是很低的(零門檻準入),并且市場上同類型的火鍋店有很多,但為何海底撈獨樹一幟?我每次去吃海底撈都要排很久。張勇的成功之處不僅在于火鍋的口味,更重要的是他的經營之道。
海底撈的服務員和其他餐飲店的服務員最大的區別就是“權利”,海底撈的服務員會根據每桌客戶的實際情況給予一定“優惠”,比如客戶生日了,會額外贈送一個菜,或者給客戶一個折扣,做的更精致的會當場跑到隔壁蛋糕店現場給客戶購買一個蛋糕。海底撈的員工大部分都是同一個村子或者臨近村子的人,通過老帶新模式迅速培養出符合海底撈要求的員工。
讀完這本書后讓我的最大體會就是張勇在企業上的放權,這對餐飲企業是非常大的考驗,因為采購的一個輕微小動作分分鐘都可以讓老板損失幾萬元。所以海底撈的模式是很多餐飲企業都無法學會的,即使學會了,也堅持不下去。海底撈創造了餐飲企業的一個奇跡,那就是差異化服務,這個理念一般在金融行業會比較常見,而餐飲往往拼殺更多的是口味和價格。
海底撈的模式估計是無法學會了,但是張勇放權的勇氣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如果未來想在餐飲行業創業,首先得考慮該如何適度“放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