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知識大遷移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9 ![]() |
|||||
知識大遷移讀后感1000字《知識大遷移》讀后感1000字: 在網上看到這張照片:一個程序員在10年間,每次遇到同樣的問題都要上網搜索。看上去有點搞笑,但想想自己有時候也是這樣,對于一些能直接搜索得到的知識,是不會去主動記憶的。 這個現象的背后原因其實是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學習和記憶方式。有一個專門的名詞解釋這種現象,叫“谷歌效應”——意思是能在網上找到的信息,大腦中會自動選擇遺忘。 互聯網的出現,使得云端形成了一個巨大知識庫,它知道一切,隨時可以使用,并能在幾秒鐘內提供答案。人們借助于這些搜索工具就可以把自己變成一個無所不知的人,不自覺地就將云端的集體記憶視為自己能力的表現。 理性無知,是指為了獲取知識多付出的努力,超出了獲取知識所得到的優勢。這個名詞最早是形容美國選民的——一張選票能改變整個選舉結果的可能性極小,為了這張選票而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去了解政治實在太不劃算。 互聯網每天以驚人的速度生產信息,又以驚人的速度將信息貶值過時。信息太多,而對我們重要的又有多少呢?不知道《權力的游戲》有問題嗎?反正任何信息都可以隨時查到。 而如今的傳媒又會將信息進行個性化過濾,能夠輕松的關注我們想要看的內容,這樣我們花在其他事情上的時間和精力就會越來越少。這時候我們就可能陷入“元無知”狀態,也就是說無法意識到自己的無知狀態。 達克效應,是一種認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無法認識到自身的無能,不能準確的評估自身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有很多時候,你會發現有些問題你在網上怎么也查不到解決方法,別人卻能輕松的找到答案。這其實就是在這個問題上的事實性知識太欠缺了,有些東西你可能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如何才能避免達克效應?必須掌握足夠多的事實,才能對自己掌握的知識及其欠缺的部分心中有數。只有這樣才能免受達克效應,才能借助搜索工具補上欠缺的部分。 比爾蓋茨曾經介紹過自己的讀書經驗,首先要建立其一個知識體系(即足夠的事實),然后再將書本的知識(欠缺的部分)對應到這個體系中去。這樣才能融會貫通。 互聯網可以輕松地核實一條感覺不對的新聞,但若你根本不起疑心,那就壓根不會去核實。這需要懷疑精神、背景知識和研究技巧,最缺乏這些能力的人最相信自己擅長辨別新聞的真假。(達克效應) 信息的獲取就像理想中的營養餐一樣,餐盤中分成四等分(肉、淀粉、蔬菜、水果),信息最豐富的來源就體現了“四等分餐盤”理念:有一種或多種高質量的新聞來源,最好能知道這份餐的大廚是誰(定制性不強)。 充分利用定制新聞,獲取其他途徑無法知道但又非常感興趣的消息,但要避免用它來代替更好的新聞來源,減少“垃圾”信息的瀏覽時間。 建立足夠多的事實性知識,而不僅僅是只知道方法(事實的入口)是這個知識大遷移的時代需要關注的。有時候“授人與魚”比“授人與漁”更重要。最后,我想起了本書的結尾“有一樣東西你沒法上谷歌搜索,那就是你不知自己應該搜索什么”。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