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興衰》讀后感500字古生物學研究,從世界到中國。
我記得自己上學的時候,講到恐龍的時候還是用德國發現的始祖鳥化石做例子,那時國內還沒有發現什么很重要的恐龍化石。但是這些年來,在中國的重要發現層出不窮,而且不僅限于恐龍,幾乎在古生物學研究的各個領域,中國,以及中國的研究者們,正在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本書的審校推薦邢立達,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這位中國地質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號稱“單槍匹馬將一所大學拉入全國一流的行列”。據說他博士畢業那一年,中國地質大學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的排名頓時進入了前200,位列中國高校第26名。
其他領域也有類似的情況。大家耳熟能詳的寒武紀大爆炸,最初的化石證據集中在加拿大的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但近些年來,貴州凱里生物群、云南澄江生物群、湖北清江生物群等地的發現,讓中國成為寒武紀古生物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主力。
其實看這本書也能意識到中國科學者在古生物學研究中的日益重要性。以往外國人所寫的科學故事里,中國、尤其是中國科學家通常是缺席的。但在這本書里,從開頭到結尾,中國科學家有著自己的篇幅和自己的故事。
當然,最重要的是,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能夠為對推動科學進步做出越來越多的貢獻,這是全人類的幸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