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竇姓的起源_竇姓的全國分布、名人故事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7/14 ![]() |
|||||
竇姓的起源_竇姓的全國分布、名人故事竇姓源于姒姓,是上古時夏代康王的后裔。相傳在4000多年前,大禹之子啟的重孫相做了夏國的國王,相懦弱無能。當時有個叫后羿的諸侯,力大無比,善于強弓遠射,神話中的“后羿射日”就是以他為原形的。他利用夏朝臣民對國君的不滿,發動了政變,殺死了相。當時相有一個妃子正身懷六甲,她在混亂中從自“竇(洞穴)”里逃了出來,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避難。不久,她生下一男孩,這就是少康。少康長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就下決心復仇興國。 后羿取得了政權后不久就被其部下寒浞殺害了。這樣,寒浞就取代了后羿。此時,在夏舊部支持下的少康,力量一天天強大起來。終于有一天,少康打敗了寒浞,恢復了夏朝的政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少康中興”。當年,少康的母親是從自“竇”里逃生的,因此后人為了紀念這個事件,就把姓氏姒姓改為竇姓。 竇姓最初起源于古老的夏朝。在漢朝時,竇姓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扶風(今陜西省長安縣以西),河南望(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兩大郡望,在當地發展成為望族。如今,竇姓在全國分布較廣,主要分布在河北省清河及山東省臨清一帶。 竇太后:名漪,河北清河郡觀津(今河北清河)人,中華帝國黃老學派的最后一個代表人物。她信奉黃老之學道家學說,黃指黃帝,老指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寬政待民。在她的影向下,漢景帝劉啟以黃老治國,在以后的日子里黃老思想成為治世的主流思想直到竇太后逝世為止,歷經文、景二朝。 竇漢卿:名默,廣平肥鄉人,金代醫學家。他精針灸八脈穴法,著有《針經指南》、《標幽賦》為是書主體內容,因行文典雅,論理精湛,元明諸名家皆宗之。 竇仲化:河南沈丘人,現代著名書畫家。擅長山水及書法,筆黑渾樸、意境深邃,書法揉魏、隸、篆于一體,別具格局。他的書畫被錄入《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中國歷代書法家辭典》、加拿大《世界書畫家辭典》等書。 山西太原汾河東岸的蘭村西的烈石山下有一個“烈石神祠”,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大夫竇鳴犢而建立的。竇大夫曾做過開渠利民的事,后來到了春秋末年被晉國正卿趙簡子殺害。 烈石神祠重建于元至正三年,共有50多間殿堂。局部還保留有宋金時期的風格,結構簡練而嚴謹,在金元建筑中也較為罕見。殿內供有竇大夫的像,美髯長須,風度翩翩。祠旁清泉自烈石山蒼崖下涌出,清澈見底,游魚可數,因水溫較低,故人們稱之為“烈石寒泉”。與蒼柏古祠相輝映,饒有雅趣。泉邊還有一個小廟,上刻有“靈泉”兩字,相傳是宋徽宗趙佶御書。后來,寒泉遭到破壞,加之近年對水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如今泉水已經干涸,只有遺跡尚存。 唐朝鼎盛時期,就已經形成了一種良好的風氣,那就是——皇帝真誠對待臣子,臣子則以誠心對待皇帝。 有一次,唐高宗來到濮陽,大臣竇德玄和其他大臣騎馬跟隨在后。高宗問竇德玄:“濮陽為什么又叫帝丘呢?”竇德玄誠實地說不知道,另一個大臣許敬宗從后面策馬上來,回答說:“因為從前古帝王瑞頊曾在這里住過,所以叫帝丘。”高宗稱贊答得好。 許敬宗退下后對別人說:“大臣不可以沒有學問,竇德玄答不上來,我實在為他感到不好意思。”竇德玄聽了這話,說:“每個人都有自己能做到和做不到的事,我不能勉強回答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這才是我能夠做到的。” 看來,唐朝之所以能夠強盛是有很多原因的,君臣之間以誠相待、互相信任,也許就是原因之一!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