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殤》讀后感600字《血殤》就像是一條清晰的時間線,把散落的病毒出現、傳播到爆發以及病毒未來這些點,一點一點的串起來。相比于《血疫》她不是很明顯的從頭到尾在完整講述一件驚心動魄的故事,這里面有我們熟悉的像"扎伊爾埃博拉病毒"、"瑪英嘉護士""彼得·耶林"、"拉沙熱"這些熟悉的名詞把敘事聯系到一起。
除了1976年在揚布庫,幾個埃博拉病毒粒子從生活在非洲雨林里的某種動物體內悄悄溜進一個人的血液循環系統,之后便銷聲匿跡,直到37年后,2013年12月28日,梅里昂杜的一個小男孩在母親懷中去世,緊接著病毒開始在互相照顧的親人和醫護人員之間傳播擴散開來,并不斷改變著自己的遺傳密碼,直到馬科納毒株獲勝。前面三分之一敘事平平,真正精彩起來的是凱內馬政府醫院這一部分,里面醫護人員不是像神一樣不會死,而是明知自己怕的要死,明知自己有感染埃博拉致命病毒的風險卻依然堅守崗位,直到付出自己的生命。
醫療物質奇缺,沒有噴淋消毒系統,防護服也不知道來回穿戴了多少遍,尸體排排放在醫院的外面等待著埋葬,沒有足夠的裹尸袋,很難想象他們一群人度過的是怎樣的人間煉獄。她們都是真正的勇士。到后來講到關于抗體藥物研發之間的從保密到合作,再到大家通力去營救胡瑪爾·汗。胡瑪爾·汗的死真的是讓人痛心又氣憤,但環境決定,如果他能去更好的醫院,接受更好的治療,而不是活活在那等死,也許他會在后續救治更多的人只能說天命使然。
很多未知的四級病毒也許在未來會不斷出現,然后變得適應人類這個宿主,并且在不斷傳播的鏈條中使自己突變,而我們人類又該如何呢?就像結尾作者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既然病毒可以突變,那么我們也能改變。其實最主要的還是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也許大自然的報復才不會來的那么猛烈而頻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