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什么算是一首好詩》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12 ![]() |
|||||
《什么算是一首好詩》讀后感1000字! 詩歌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僅僅知道這些并不能真正的欣賞詩歌本身的意境,也不能憑此就判斷一首詩的好壞。我每次閱讀詩的時候就只能簡單感受外在的節奏和文字本身的意義,對詩歌所包含的更深遠的意義卻是不甚了解,所以很多時候讀詩變成了囫圇吞棗,吃相很看難看。 朋友推薦我閱讀一下意大利作家漢斯.狄特.格爾費特的《什么算是一首好詩》,這本書的副標題就叫——詩歌鑒賞指南,毫無疑問,這是一本指導讀者如何去鑒賞一首詩,怎樣分辨或者懂得一首詩屬于好詩。 這對我來說就好像不會游泳的人遇到了游泳教練,喜愛武功的人看到了練武秘籍。漢斯以他獨到的鑒賞眼光甄選出80首詩歌,并且一一解讀賞析,從詩歌的各個維度去分析。 因為形式就是內容的罩袍,應當與之相稱。如果語言外衣剪裁的的不合適且缺乏藝術感,粗制濫造,太過簡陋或者太過隆重的話,都會使人感受到審美上的欠缺。 就像中國的古詩一樣,一般都是七言或者五言,如果一個人說自己寫的是古詩,但是有沒按體裁來寫,那么首先從觀感上就給人太過于隨意感,自然也就不會產生美感。中國的古詩講究的是押韻和節奏,如果缺少了這些,自然是無法引起共鳴的,很可能讓人覺得是打油詩而已。 漢斯為了說明語言外衣的重要性,他列舉了四首跟貓有關的詩歌,進行一一評析對比,讓讀者從實際閱讀中感受語言外衣帶來的不同感受,也讓讀者從中領會到語言外衣是一首詩歌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就像男女相親一樣,眼緣很重要。 恰當的語言外衣固然重要,但是語言的密度與內在的張力更為重要。 內部沒有張力曲線的詩歌是蒼白無力、言之無物的。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描寫秋天的詩會那么受人喜愛,因為它承載了秋之豐饒與即將到來的冬之空寂的比較,能夠在比較中引發沖突的張力。同樣寫傍晚的詩也是如此,能夠和即將到來的黑夜形成呼應,而寫愛情的詩歌更能打動人心,因為愛情通常都不會一帆風順,總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讓人總是處于一種患得患失的心境中。 偉大的詩人莎士比亞一生寫了很多詩,他的十四行詩無人能夠超越,但是他的詩歌除了少數的幾首外,都是寫給一位年輕的男性的,都是歌頌他的美好的。 漢斯以《生命之光》與《吾生半路》互為參照。 前者以秋之豐饒和冬之空寂作為對比。詩中刻畫了晚花盛開、果實豐饒的寧靜秋日風景,緊接著卻是冬日寒冷的墻垣和在風中獵獵作響的風信旗。 而后者是詩人抒發自己人到中年的真情實感,同樣真實,同樣能讓讀者產生共鳴,但是沒有前者的客觀場景有沖擊性。 本書中還有一些賞析技巧,對不通外語的讀者可能有些難度,也有些出戲,因為翻譯成中文后,已經失去了詩歌中原本的味道。比如,有些詩歌他的結尾是以音節的發音為點綴,讓讀者在閱讀時能夠通過一連串的音節產生一些共鳴,類似于漢語中的擬聲詞,或者就像中國詩的押韻。 這可能就是不同語言的不同特色,所以很多時候在流傳中會失去原本的意義,或者說一些精華。這不是杞人憂天,也不是空口無憑。 不僅僅詩歌,小說,散文甚至風俗文化,都會在傳播途中出現差異。比如日本從中國傳承的一些風俗,就因文字不同而鬧出一些尷尬:中國的中秋賞月是在農歷八月十五,日本不知道農歷這一說法,也定在八月十五,很可能那一天的月亮是月牙;中國的故事中月亮上有個玉兔在樹下搗藥,而日本說成是搗年糕的兔子,因為他們只知道賞月風俗,不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但是這本書確實給讀者打開了一扇通往鑒賞好詩的大門,可以從中學到諸多的鑒賞技巧。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