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中國歷史精神》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5 ![]() |
|||||
歷史是民族的生命——《中國歷史精神》讀后感1000字! 《中國歷史精神》一書是1951年錢穆先生在臺北“國防部”特約演講的集合本,每篇講稿都主題鮮明,論證有理有據。錢穆先生博古通今,他的著作令人讀來令人有醍醐灌頂之感。 很多人雖然從初中時就開始學習歷史,但是,卻僅僅是限于學習歷史知識,對歷史并未有過宏觀的理解。在學生時代,歷史就是一門課程。隨著年齡與經歷的增長,不禁有這樣的疑問:歷史到底是什么? 錢穆先生書中提到,歷史是一種經驗,是一個生命。我們以前以為,歷史就是過去的事,是故紙堆里的往事,卻忽略了歷史的生命和精神。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可以有幾千年的歷史,這歷史,就是這個民族的生命,文化的生命。“生命一定會從過去透過現在直達到未來”,我們今天常常說回顧過去,展望未來,這也是用歷史的視角來看待生命。 中國人歷來重視歷史。“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每當朝代更迭,新興王朝就會為已滅亡的前朝纂修史書,所謂“興朝而修勝國史”,這是中國古代社會流傳千古、綿延不絕的歷史文化傳統。我們今天強調“歷史意識”也是對古人精神的傳承。 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把握歷史”。歷史的生命孕育出歷史的文化和精神。如果一個民族的歷史消亡了,那個這個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也會隨之消亡。中國史上,西夏國滅亡之后,西夏文字漸漸成了無法解讀的“天書”;世界史上,也同樣有很多文化隨著民族的滅亡而消失。中國是世界上僅有的自有歷史記錄以來,歷史從未間斷過的國家。只有中國歷史文化的精神,才能孕育出世界上最悠久最偉大的中國民族。 歷史不滅,歷史精神就會永存,民族就會薪火相傳。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潮流之中,經歷無數次天災與兵燹,有許多人前赴后繼地守護歷史,守護歷史精神。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改造自然與自我的進程中,任風霜雨雪滄海桑田戰火硝煙洗禮,歷史的生命在不斷延續,民族的生命進程在不斷前進。錢穆在演講的前言里說到:“記得在四十四、五年前,我尚為一小孩子,那時便常聽人說中國快滅亡了……恰巧在那時,我讀到了一篇文章,就是梁任公先生的《中國不亡論》。他認為中國是決不會亡國的。我讀了這篇文章,無異如在黑暗中見到了一線光明,刺激我,鼓勵我,中國還有前途,民族還有將來,我們中國人的人生還有其意義和價值……對梁先生“中國不亡”這四個字,開始在我只是一希望,隨后卻變成了信仰。 讀完錢先生的書,我對中國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驕傲與自信。一個人如果“失憶”了,就忘記了自己的“歷史”,不知道自己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同理,一個人只有記住自己民族的歷史,才能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守住自己的“中國心”,穩住自己的“中國魂”。歷史是民族生命,它貫穿在民族的過去現在與將來。我們生活的“今天”,曾經是無數先賢志士無比期待的“將來”,也會逐漸成為后世子孫緬懷的“歷史”。在歷史的時光軸上,點點滴滴,就匯聚成民族生命的進程。每一個中國人,都有必要了解歷史和歷史精神,了解五千多年的歲月練就了我們怎樣的民族特性、價值觀念;塑造了我們什么樣的社會形態、經濟形態;以及給我們留下了怎樣需要悉心解決、小心防范的問題。今天,我們要提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如果不了解自己民族的歷史,自信從何而來?任何時候,我們都要記住歷史,記住初心,記住因何而出發,這樣才能走向遠方,永不迷途。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