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衢地交合——孫子兵法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6/30 ![]() |
|||||
衢地交合——孫子兵法讀后感1000字: 這一篇文章主要介紹《孫子兵法》的第八篇“九變篇”的第二部分,衢地交合。 意思就是:在“衢地”,我就要鞏固與諸侯國的結盟。衢地:意為敵我和其他諸侯國相接壤的地區,先到就可以結交諸侯國并取得多數支援。 戰爭不是單純的軍事行動,他受到政治、外交、經濟等因素的制約。尤其在四通八達的多國接壤的地區作戰,更要注意運用“伐謀”“伐交”謀略,以外交活動配合軍事斗爭。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就已明了軍事作戰不能不受到國與國間互相關系的制約。當時的謀士蘇秦、張儀的合縱連橫政策就是以建立或破壞各國間軍事聯盟的外交戰略活動為目的的,是“衢地交合”謀略的佐證。 一個國家要奪取戰爭的勝利,固然主要依靠國家內部的物質力量和全民的團結奮戰,但是,來自外部援助,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東漢末期曹操聯合孫權以解救樊城被困之危,就是運用“衢地交合”的謀略達到軍事目的的成功一例。 不僅軍事作戰需要外交斗爭加以配合,處于強國間的弱國,為了生存和發展,更要運用“交合”之策。 春秋戰國時代,諸雄爭霸,當時魏國居齊、楚兩國之間,腹背受敵。齊、楚徐州之戰時,雙方都想拉攏魏國。 魏王很為難,他哪一方都不能得罪,但如果保持中立,又怕齊、楚聯手瓜分魏國。魏國大臣犀首獻策到“大王何不公開與齊國結盟,而暗中卻與楚國結交呢?齊、楚兩國以為有魏國幫助,必然大動干戈。如果齊國勝了楚國,大王您就和齊國一起趁楚國戰敗之際,占有楚國城外的地區。如果楚國戰勝了齊國,那么您就和楚國一起攻打齊國。” 魏王采納了犀首之計,便以董慶為人質與齊結盟,又派使者出使楚國,向楚王保證不出兵援齊。這樣,齊楚皆以為有魏國助陣,就可以放手大干一場。 齊敗,而魏不救。齊國大臣田嬰大怒,欲殺人質董慶。謀臣以為不妥:“楚國打敗齊國后,之所以沒有乘勝追擊,是害怕魏與齊暗中結盟。讀后感現在殺了魏國人質,等于告訴楚國齊魏之間沒有盟約,同時也激怒魏國與楚國聯手,這樣齊國就危險了,不如把董慶送還魏國,楚國也就不敢出兵了。”田嬰聽從了謀士的意見,送董慶回魏,果然,楚國打消了進攻齊國的計劃。 微臣犀首的“交合”之策耐人尋味。對魏國來說,在齊、楚夾縫中生存,如居“衢地”,不能公開得罪任何一方。然而齊、魏交戰使魏陷入兩難境地。聰明的犀首采用陽謀陰謀之策,陽與齊和,暗地與楚結交。這樣,齊楚交戰無論勝負如何,縱使知道魏的計謀,在兩國已疲憊之時,也無力攻魏,于是魏國就得以保全了。 在商戰中,就是要求企業必須在分析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對企業的內外條件進行綜合分析,即分析企業的優勢與劣勢、機會與威脅,這樣,才有助于企業在競爭中更好地發揮優勢,抓住機會。 衢地交合!關系社會,最重要的是關系。今天上課學到一句話: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不說不錯!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