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何去何從——《人類簡史:從人類到上帝》讀后感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30 ![]() |
|||||
何去何從——《人類簡史:從人類到上帝》讀后感 這是一部有趣但絕不隨意的世界史,它關注的不是具體的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而是從一個極為宏觀的角度講述整個人類的發展歷程。所有我們已知的歷史和對歷史的種種猜測,都能在這里找到一席之地。樂意也好無奈也罷,我們總是被歷史的雙手有力而又無情地推向充滿意外的未來。 我們已知的人類歷史,有三個重要的躍遷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每一次躍遷所需要的準備時間越來越短,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卻越來越深遠。 認知革命:登上食物鏈的頂端 最早的人類出現在距今約250萬年前的東非。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部分人類離開故土開始走向地球的各個角落,并不斷地繁衍和進化,形成多個不同的人種,其中的一支就是我們的老祖先“智人”。智人有著明顯高出其他動物的腦容量,可以直立行走,會制作和使用工具,甚至可以控制火以驅趕野獸和享用熟食,但這些并不足以讓人類登上食物鏈的頂端。 直到約7萬年前,認知革命發生,智人開始用一種獨一無二的語言進行溝通,這種語言不僅可以描述客觀的現實,更能夠描述虛構的現實。虛構絕不僅僅是為了讓人類擁有想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為了讓人類擁有共同想象的能力。即使數量眾多的不同個體之間素不相識,但只要有著共同的想象,就能夠進行大規模的合作。 借助語言優勢,智人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迅速調整社會行為,這就跳出了“基因演化”的漫漫長路,從而一躍進入“文化演化”的高速公路,迅速把其他動物遠遠甩在身后,完成了其他動物至少得花上成百上千萬年時間才能做到的事情——登上食物鏈的頂端。從此,智人所到之處,大量其他物種開始從地球上消失。 在人類依靠采集和狩獵為生的幾萬年中,作為食物的物種成千上萬。這其中的少數幾種(如小麥等谷物),逐漸開始顯示出相對高產的特性,人類也開始對它們愈發依賴,甚至學會了精細培養。當一小片土地就能養活一大批人口的時候,人類就不再需要到處采集狩獵,于是漸漸定居下來,進而形成永久性的村落。 充足的食物帶來了人口的激增,人類作為一個物種開始呈現出數量上的壓倒性優勢。然而付出的代價是個體生活質量的下降:食物來源單一,營養不足,容易遭受饑荒;對土地的高度依賴也使得在發生資源爭奪時只能你死我活,沒有退路。 數量激增但生活質量下降的不只是人類,還有被人類馴化的家畜,它們活著的唯一意義就是為人類提供食物(肉、奶、蛋)、原料(皮、毛)和勞動,無論生活得多么悲慘,只要滿足了這個意義,那么對人類來說就一點關系也沒有。 社會秩序的根基:虛構的故事,共同的想象 人口規模越來越龐大,社會規模也隨之升級:從村落到城鎮,再到都市,再到國家。維系社會秩序的根本依然是虛構的故事(比如各種宗教,比如各種主義),只不過故事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卻又更加隱蔽。虛構的故事總是一再被強調是絕對正確的、不容置疑的,是自然規律、客觀事實,存在于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不斷地直接或間接地重復出現。結果就是每個人都有意無意地遵守并維持著現有的秩序,相信著現有的虛構的故事。就算少數人能夠從中跳脫出來,也并不能改變什么,因為新秩序的建立需要新的虛構的故事,它必須能夠替代舊的虛構的故事,必須能夠讓絕大多數人去相信去遵守去服從。 金錢就是一個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個虛構的故事。對于最遠古的人類來說,生活必需品少之又少,部落內部和部落之間的以物易物已經可以讓大家獲得所需要的東西。隨著經濟的擴張和交通的發展,可以用來交換的物品種類越來越多,交換行為的發生也越來越便利。然而不同物品之間的相對價值也越來越難以判斷,因為種類太過繁多。于是作為一般等價物的金錢出現了,所有的物品都用金錢標注其價值。最初的金錢(比如金和銀)本身是有實際價值的,但金銀固有的物理屬性使得它們在用于交換或保存時都非常不方便,這是不適應現代經濟體系的。于是金錢演變為紙幣,甚至是計算機中的一串數字,金錢的價值轉移到我們共同的相信、共同的想象、共同的虛構故事中。 帝國、宗教和商業的建立也是同樣的道理,不管是公民還是信徒,不管是商人還是消費者,統統都是巨大組織中的一員,相信組織的故事,遵守組織的規則,并且也希望其他人去相信和遵守。有的時候這種希望甚至會演變成暴力手段。以歷史上的大帝國為例,它們的建立都少不了殘酷的戰爭和掠奪,然而最終不同民族的文化、制度、思想都得以同化,被征服者和征服者都認為彼此同為帝國的一員。 這么一看,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本身好像就是一個巨大的謊言,因為到處都是虛構的故事。可正是這些虛構的故事才使得我們生活在一個相對安全穩定和豐衣足食的世界,正如民主和自由本來就是相互矛盾的,人類共同繁榮和個體成長發展也是不能同時變為現實的,矛盾的系統、動態的平衡才能持續下去。 和公元1500年時的世界相比,地球上的人口是當時的14倍,生產的價值是240倍,消耗的能量是115倍。人類在過去500年間的歷史發展和之前的漫長歲月相比,就像是從步行直接變成了飛行,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現代科學。 是什么讓“科學”變成了“現代科學”呢?是人類開始承認自己的無知,開始懷疑那些習以為常卻無法解釋的事物,開始學會通過觀察和推理得到結論,并且能夠加以運用而為人類造福,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和人們的生活水平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科學本身是客觀的、沒有偏向性的,但科學活動卻總要受到經濟、政治或宗教的影響。能產生經濟、政治或宗教效益的科學研究當然就更容易獲得金錢等方面的積極支持,以至于科學的目的和方向都并非由科學本身所決定。科學的發展程度還受制于社會價值觀和經濟體制、政治結構,近代發達國家的誕生,都得益于科學、資本、工業甚至軍事的相互結合和支持,不僅要提高經濟發展水平,還要不斷探索未知的世界,建立科學的體系。沒有科學革命,工業革命從何談起。 人類的一次次革命一次次改變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社會形態和價值觀被不斷重塑。家庭和社群的許多功能被國家社群(民族)和市場社群(消費大眾)所取代,每個人都越來越成為一個更大組織的成員。物質的豐富不代表精神不空虛,社交成本的降低不說明不容易感到孤獨。要么你知道想要什么,但得不到;要么你得到了想要的,但又不知道想要什么了。 只通過歷史是遠遠不夠解釋人類和人性的,畢竟,我們連自己都解釋不了。作者:何岸 人類簡史后感1000字 人類簡史讀后感1000字精選 人類簡史讀后感2000字感悟 《人類簡史》讀后感700字精選 《人類簡史》讀后感500字精選 人類簡史讀后感1500字 讀《人類簡史》讀后感2000字 讀《人類簡史》讀后感600字 瀏覽更多關于人類簡史的文章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