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育的“中國道路”》讀后感600字:
這本書在書架上已經躺了幾個月了,其實上個月選書的時候,差點臨幸它。只是當時隨意翻了一下,感覺都是理論,有點枯燥,所以又放回去了。然而,這次當我深入細讀,發現它是一本值得一線教師、身為孩子的家長,甚至,一些崇洋媚外的社會人士細細品讀。這本書站在高度的視角上,審視、對比、分析中國的教育和國外的教育,從歷史的角度,客觀評價國內外數學教育的實踐價值。指出兼容并包的中國數學教育道路。
6月中旬,英國政府通過了一項“回到基礎”的小學數學課程方案,該方案將重新強調背誦九九表、心算、計算分數、甚至機械的學習方式。這就是說,大部分40歲以上的英國人將會看到他們孩提時代的訓練方式將重新回到當今的教室之中。英國的部長和教育工作者罕見地一致認為,“要向東方看齊。”英國的數學教育經過不斷的改革、實踐、改革,最后重新拾起了我們近幾年所一直想要摒棄的所謂“死記硬背”。“悅讀”當然好,苦讀也少不了。正如范良火所說,壓力太大固然不好,但有一點壓力也沒什么不好。歐美國家的孩子就缺乏一些必要的壓力。書中提供的實驗數據說明中國學生更擅長于使用一般的、符號的方法解決問題。
中國學生的這種符號化數學能力得益于他們具有較強的算術和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作者指出:優質教育=堅實基礎+發展創新。我們反對“在花崗石基礎上蓋茅草屋”,也反對“在沙灘上蓋高樓大廈”。
中國數學教學要避免枯燥,但是也不怕枯燥。因為我們知道,堅實的基礎是創新的前提!作者:曹海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