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火神祝融的傳說故事 | |||||
作者:佚名 勵志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6/23 ![]() |
|||||
火神祝融的傳說故事祝融,即:重黎,顓頊的玄孫、稱之孫、老童之子、太子長琴之父。又是三皇五帝時夏官火正的官名,與大司馬是同義詞。歷史上有多位著名的祝融被后世祭祀為火神灶神。祝融氏也是氏出多元的,歷史上有顓頊族祝融氏和炎帝族祝融氏。 其中,炎帝后代、黃帝夏官、祝融容光為南方灶神、火神,顓頊火正、吳回兄長、祝融重黎為北方人的灶神火神、顓頊玄孫吳回在帝嚳廢重黎后復居火正為祝融。 黃帝時候有個火正官,官名叫祝融,他的名字叫做容光,是一個氏族首領的兒子,生成一副紅臉膛,長得威武魁偉,聰明伶俐,不過生性火爆,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火冒三丈。 那時候隧人發明鉆木取火,還不大會保存火和利用火。但容光特別喜歡跟火親近。所以十幾歲就成了管火的能手。火到了他的手里,只要不是長途轉遞,就能長期保存下來。容光會用火燒菜、煮飯、還會用火取暖、照明、驅逐野獸、趕跑蚊蟲。 這些本領,在那個時候是了不得的事。所以,大家都很敬重他。有一次,容光的爸爸帶著整個氏族長途遷徙,容光看到帶著火種走路不方便,就只把鉆木取火用的尖石頭帶在身邊。 一次,大家剛定居下來,容光就取出尖石頭,找了一筒大木頭,坐在一座石山面前“呼哧呼哧”鉆起火來。鉆呀,鉆呀,鉆了整整三個時辰,還沒有冒煙,容光很生氣,他嘴里喘著粗氣,很不高興。但是沒有火不行,他只好又鉆。鉆呀,鉆呀,又鉆了整整三個時辰,煙倒是出來了,就是不起火。他氣得臉子黑紅,“呼”地站起來,把尖石頭向石頭山上狠狠砸去。誰知已經鉆得很熱的尖石頭碰在石山上,“咔喳”一聲冒出了幾顆耀眼的火星。 聰明的容光看了,很快想出了新的取火方法。他采了一些曬干的蘆花,用兩塊尖石頭靠著蘆花“嘣嘣嘣”敲了幾下,火星濺到蘆花上面,就“吱吱”冒煙了。再輕輕地吹一吹,火苗就往上竄了。 自從容光發現石頭取火的方法,就再也用不著費很大工夫去鉆木取火了,也用不著千方百計保存火種了。 中原的黃帝知道容光有這么大的功勞,就把他請去,封他當了個專門管火的火正官。黃帝非常器重他,說:“容光呀,以后就任命你為祝融好了,祝就是永遠,融就是光明,愿你永遠給人間帶來光明。” 容光聽了非常高興,連忙磕頭致謝。從此,大家就改叫他祝融了。 傳說黃帝令祝融和其他幾個將領帶著,去討伐蚩尤,蚩尤人多勢眾,尤其是他的九九八十一個兄弟,一個個身披獸皮,頭戴牛角,口中能噴射濃霧,好不威風。祝融見蚩尤的部下都披獸皮,又獻了一計,教自己的部下每個人打個火把,四處放火,燒得蚩尤的部隊焦頭爛額,慌慌張張地朝南方逃走。 黃帝駕著指南車,帶著部隊乘勝向南追趕。趕過了黃河,趕過了長江,一直趕到黎山之丘,最后終于把蚩尤殺死了。 祝融由于發明了火攻的戰法,立了大功,黃帝重重封賞了他,他成了黃帝的重要大臣。 黃帝的部隊班師回朝時,路過云夢澤南邊的一群大山。黃帝把祝融叫到跟前,故意問道:“這叫什么山?” 祝融答道:“這叫衡山。” 黃帝又問:“這山的來歷如何?” 祝融又答道:“上古時候,天地一片渾沌,像個雞蛋。盤古氏開天辟地,才有了生靈。他活了一萬八千年,死后躺在中原大地之上,頭部朝東,變成泰山;腳趾在西,變成華山;腹部凸起,變成嵩山;右手朝北,變成恒山;左手朝南,就變成了眼前的衡山。” 剛剛說完,黃帝緊接著又問:“那么,為什么名叫衡山。” 祝融馬上答道:“此山橫亙云夢與九嶷之間,像一桿秤一樣,可以稱出天地的輕重,衡量帝王道德的高下,所以名叫衡山。” 黃帝見他對答如流,非常高興,笑呵呵地說:“好哇!你這么熟悉南方事務,我要委你以重任!”但黃帝并不說出是什么重任。 隊伍在衡山駐扎下來了。黃帝登上最高峰,接受南方各個部落的朝拜。許多氏族首領會集在一起,大家都很高興,祝融一時興起,奏起了黃帝自己編的曲子-咸池之樂,黃帝的妃子嫘祖也踏著拍子,跳起舞來。大家見了,都圍著黃帝跳了起來。跳了個痛快以后,黃帝叫大家靜下來,說:“我就位以來,平榆罔,殺蚩尤,制訂歷法,發明文字,創造音律,編定醫書,又有嫘祖育蠶治絲,定衣裳之制。現在天下一統,我要奠定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從今以后,火正祝融鎮守南岳。” 大家一聽,都大聲喊著:“萬壽無疆!萬壽無疆!”祝融這時才知道,原來黃帝說的委以重任就是這么回事。 黃帝走了以后,祝融被留在衡山,正式管理南方的事務。他住在衡山的最高峰上,經常巡視各處的百姓。他看到這里的百姓經常吃生東西,就告訴他們取火,教他們把東西燒熟再吃。他看到這里的百姓晚上都在黑暗中摸摸去,就告訴他們使用火松明。他看到這里瘴氣重、蚊蟲多,百姓經常生病,就告訴他們點火熏煙,驅趕蚊蟲和瘴氣。 百姓們都很尊敬他,每年八月秋收以后,就成群結隊地來朝拜他。大家說:“祝融啊,我們人丁興旺了,雞鴨成群了,五谷豐登了。你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的好處,我們感謝你,我們要尊你為帝了。你以火施化,火是赤色我們就叫你赤帝吧!” 從此,祝融就被大家尊為赤帝了。 正在大家安居樂業的時候,忽然電閃雷鳴,從中原地帶來了震天動地的殺喊聲。百姓們嚇得不得了,都跑來問祝融是怎么一回事。祝融告訴他們說:“這是共工和顓頊爭帝位,打起來了。” 他們打了很久,還是不分勝負,共工氣得七竅生煙,縱身一跳,一頭朝不周山上撞去。這不周山原來是一座不平凡的山,它撐住了天空,不讓天垮下來;它系住了大地,不讓大地傾斜。共工一頭撞過去,只聽得“轟隆隆”一陣巨響,火星飛濺,照亮了半天,撐天的柱子折斷了,系住大地的繩索也繃斷了。 從此,天空向西北傾斜,日月星辰都往西北方向落下去。大地向東南傾斜,江河湖泊的水都往東南方向流過去。本來,南岳衡山這塊天眼看也要垮下來了,這塊地也一晃一晃的就要翻過去了。老百姓一個個抱著大樹,攀著巖石,嚇得哭起來了。祝融連忙使出自己的全身本領,像個大柱子一樣撐住這個地方的天才沒有垮,山才沒有塌。 唐朝有個詩人,特意寫了這件事:“東南地益卑,維岳資柱石。前當祝融居,上拂朱鳥翮。” 后來,還有一個詩人也寫道:“地涌一峰秀,高撐南楚天。” 祝融在南岳山上活到一百多歲才死去。百姓把他埋在南岳山的一個山峰上,并把這個山峰命名赤帝峰。他住過的最高峰,大家就一直叫做祝融峰。在祝融峰頂上,百姓們修建了一座祝融殿,永遠紀念著他的功德。 |
|||||
勵志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