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刻木事親的故事 | |||||
作者:佚名 勵志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9 ![]() |
|||||
刻木事親的故事刻木事親,主人公丁蘭,東漢時期人,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于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凡事皆與木像商議、稟告。 東漢時期,有一位叫做丁蘭的人,一位非常有孝心的人。丁蘭年幼時便失去了雙親,但父母雙親的養育之恩,卻一直記掛于心。對父母的思念之情,無以表達,便有了“刻木事親”的打算。 有資料記載,丁蘭把對父母的思念之情,全部傾注在了一塊刻有父母身形的木頭上。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后一定面見,從不懈怠。 丁蘭,或說是東漢河內人。丁蘭年幼即父母喪亡,想到未能奉養父母,又思念父母養育自己的辛勞,因此雕刻木頭制成肖像,侍奉他們,就如活著一樣。文中劬勞 ,就是辛苦勞累的意思。 丁蘭的妻子時間一長就開始不敬重了,用針戲謔地刺木像的手指,竟然流出血來。木像見到丁蘭來了,眼中還居然掉下了眼淚。丁蘭詢問得到真相,于是把妻子休了。 這個故事雖然不符合事實邏輯,但是符合《孝經》的感應說,也合乎浪漫主義的創作理路。正因為孝子深情,木像才能感應 。不僅成為血肉之軀,且有細膩之情感,因此木像既會流血,也會流淚。 丁蘭這樣對木像尊敬,如同父母在世時一樣,足以證明他的孝心。而現在的我們,同樣也應該孝順父母,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做一個有孝心的子女,學習丁蘭的孝。 至今浙江還有丁蘭的文化遺存的蹤跡距杭州市中心約十多公里處,有個丁橋鎮,據說此地乃漢朝孝子丁蘭的故里。后人在此建丁橋、蘭橋,遂以此為地名。又因鎮旁有丁、蘭二橋,所以此鎮也以橋命名。《杭州市地名志·丁橋鄉》: 丁橋(自然鎮),丁橋鄉和丁橋居委會駐地。西南距杭州市中心約12公里。此地乃漢朝孝子丁蘭的故里。丁蘭,事母至孝,母死,刻木為像,事之如生。鎮旁有丁、蘭二橋,鎮以橋名。 早在南宋吳自牧《夢梁錄·歷代古墓》有載: 丁蘭母冢,故居在艮山門外三十六里丁橋之右。母死,刻木事之如生,冢在姥山之東。 南宋《咸淳臨安志》卷八七: 丁蘭故居,在今艮山門外三十六里丁橋。 民國年間在此建鄉,屬杭縣。1953年從杭縣劃入杭州市,仍稱丁蘭鄉,1956年改稱丁橋鄉至今。 瀏覽更多關于二十四孝的文章 |
|||||
勵志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