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wǎng)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jīng)典故事 | | ||
![]() |
||
|
||
|
|||||
關(guān)于牛郎與織女的故事_織女和牛郎的故事 傳說 | |||||
作者:佚名 勵志故事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 更新時間:2023/4/19 ![]() |
|||||
關(guān)于牛郎與織女的故事_織女和牛郎的故事 傳說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jīng)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后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并教大家養(yǎng)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jié)婚后,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云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xiàn)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鵲橋相會。 后來,每到農(nóng)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jié)。 西安市長安區(qū)斗門鎮(zhèn)南灃村有兩個身材魁梧高大的石刻像,當?shù)厝朔Q之為“石婆”和“石爺”。據(jù)介紹,這兩尊石刻像距今已2100多年。 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__年)“發(fā)謫吏穿昆明池”時刻立于昆明池畔,俗稱“石爺石婆”。現(xiàn)牛郎像在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斗門鎮(zhèn)常家莊村北,織女像在斗門鎮(zhèn)棉紡廠內(nèi),兩者間距約3公里。 唐德宗貞元20__年(公元798年),這里就建成“石爺廟”、“石婆廟”。千百年來香火不斷,至今還保留著七夕祭祀牛郎織女的大規(guī)模民俗文化活動。 “石婆廟”,也叫“織女廟”。在廟門外的墻上,貼著一大張紅色的紙,上面記錄著村民捐建這座廟的功德錢數(shù)。 步入殿內(nèi),可見有人值守的織女石像和功德箱。石像穿著衣服,走近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其造型、線條頗為粗獷,以至于有人發(fā)問“這是石婆還是石爺”。 每年的正月十七和七月七,這里人山人海,香火很旺。求升學(xué)、求婚姻、求生子的都有,而且很靈驗。 有研究文章就此稱,“牛郎織女傳說”發(fā)源于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斗門鎮(zhèn)。當?shù)刂饾u形成了每年兩次大型活動(正月十六,一說是正月十七的牛女結(jié)婚。七月初七相會),以及每月初一、十五到廟里去的慣例。 |
|||||
勵志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shè)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lián)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quán)申明 | 網(wǎng)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