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133魏孝文帝改革風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9/2 ![]() |
|||||
133魏孝文帝改革風俗北魏自從太武帝死去后,政治腐敗,鮮卑貴族和大商人壓迫人民,不斷引起北方人民的反抗。公元471年,魏孝文帝即位后,決定采取改革的措施。 魏孝文帝規定了官員的俸祿,嚴厲懲辦貪官污吏;實行了“均田制”,把荒地分配給農民,成年須眉每人四十畝,婦女每人二十畝,讓他們栽種谷物,另外還分給桑地。農民必須向官府交租、服役。農民死了,除桑田外,都要送還官府。這樣一來,開墾的田地多了,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比較穩定,北魏政權的收入也增加了。 魏孝文帝是一個政治上有作為的人,他認為要鞏固魏朝的統治,一定要吸收中原的文化,改革一些落后的習俗。為了這個,他決定把國都從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遷到洛陽。 他怕大臣們反對遷都的主張,先提出要大范圍進攻南齊。有一次上朝,他把這個打算提了出來,大臣紛紛反對,最猛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 孝文帝發火說:“國家是我的國家,你想阻撓我用兵嗎?”拓跋澄反駁說:“國家雖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國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險,哪能不講。” 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到宮里,再獨自召見拓跋澄,跟他說:“忠實通知你,剛才我向你發火,是為了嚇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覺得平城是個用武的地方,不適宜改革政治,F在我要移風易俗,非得遷都不行。這回我出兵伐齊,現實上是想借這個機會,帶領文武官員遷都中原,你看怎么樣?” 拓跋澄名頓開,馬上贊成魏孝文帝的主張。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親自率領步兵騎兵三十多萬南下,從平城出發,到了洛陽。正好碰到秋雨連綿,足足下了一個月,到處道路泥濘,行軍發生困難。但是孝文帝依舊戴盔披甲騎馬出城,下令持續進軍。 大臣們本來不想出兵伐齊,趁著這場大雨,又出來阻攔。孝文帝嚴厲地說:“這次我們勞師動眾,如果半途而廢,豈不是給兒女人笑話。如果不能南進,就把國都遷到這里。諸位認為怎么樣?” 大家聽了,面面相覷,沒有說話。孝文帝說:“不能猶豫不決了。贊成遷都的往左邊站,不贊成的站在右邊。” 一個貴族說:“只要陛下贊成休止南伐,那么遷都洛陽,我們也愿意!痹S多文武官員雖然不贊成遷都,但是聽說可以休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擁護遷都了。 孝文帝把洛陽一頭安排好啦,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貴族,宣傳遷都的利益。之后,他又親自到平城,召集貴族老臣,討論遷都的事。 平城的貴族中反對的還不少。他們搬出一條條理由,都被孝文帝駁倒了。最終,那些人實在講不出道理來,只好說: “遷都是大事,到底是兇是吉,依然卜個卦吧! 孝文帝說:“卜卦是為了減緩疑難不決的事。遷都的事,已經沒有疑問,還卜什么。要治理天下的,應該以四海為家,明天走南,明天闖北,哪有流動不變的道理。再說我們上代也遷過頻頻都,為什么我就不能遷呢?” 貴族大臣被駁得啞口無言,遷都洛陽的事,就這樣決定下來了。 孝文帝把國都遷到洛陽以后,決定進一步改革舊的習俗習慣。 有一次,他跟大臣們一路議論朝政。他說:“你們看是移風易俗好,依然因循守舊好?” 咸陽王拓跋禧說:“當然是移風易俗好! 孝文帝說:“那么我要宣布改革,大家可不能違背。” 接著,孝文帝就宣布幾條法令:改說漢語,三十歲以上的人改口比較困難,可以暫緩,三十歲以下、現執政廷做官的,一律要改說漢語,違反這一條就降職大概撤職;規定官民改穿漢人的服裝;鼓勵鮮卑人跟漢族的士族通婚,改用漢人的姓。北魏皇室本來姓拓跋,從那時候開始改姓為元。魏孝文帝名元宏,就是用了漢人的姓。 魏孝文帝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北魏政治、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鮮卑族和漢族的融合。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