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故事_包拯正直的簡短故事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去端州(今廣東肇慶)做知府。端州出產名硯端硯,當地每年要向朝廷進貢。由于當地官吏和豪紳等層層加碼克扣,端硯的產量雖多,卻變成了百姓的沉重負擔。包拯到任后下令豪強官吏不得貪污,只能按規定數量向朝廷進貢。而他自己,直到離開端州也不曾想過要一方端硯!岸顺幨录焙茏尦①p識,三年后包拯就被調入開封。
北宋是一個士大夫意識高度覺醒的年代,不少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敢于在朝堂上和皇帝正面交鋒,包拯就是一個讓皇帝宋仁宗相當頭疼的“牛皮糖”。
宋仁宗寵愛張貴妃,她的伯父張堯佐的官職因此一路飆升,不但位居財政部長,還身兼四大要職,在北宋的外戚任命史上創下了絕無僅有的紀錄。一干大臣為此吵鬧不休,要求皇帝撤了張堯佐的職,身為監察御史的包拯是主干人物。爭論達到高潮時,包拯站在宋仁宗跟前,慷慨陳詞,唾沫星子橫飛,濺了皇帝一頭一臉,加之眾大臣在旁邊幫腔,宋仁宗氣得說不出話來,拂袖而去;氐胶髮m后,一邊舉袖擦臉,一邊對張貴妃發脾氣:“你只知道宣徽使、宣徽使,就不知道包拯還在當御史!”
對張堯佐的彈劾在宋仁宗的偏袒下進行得并不順利,因此,包拯等人和皇帝之間的“戰爭”就一直持續著,老張的官職就在拉鋸戰中上下浮動——彈劾風頭最盛時他地位稍低,風頭過后又迅速攀升。直到老張死后,整場戰役才算正式結束。此后,二彈郭承佑、七彈“苛政暴斂”的轉運使王逵……“牛皮糖”包拯樹立起了絕不放過一個貪官污吏的光輝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