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24個比利》讀后感15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1 ![]() |
|||||
失落的時間——《24個比利》讀后感1500字: 《24個比利》是一部紀實類小說,它以美國歷史首位犯下重罪,卻獲判無罪的嫌犯威廉·米利根(比利)的真實故事整理而成。比利是位多重人格分裂癥患者,他的體內竟然擁有24個不同的人格,這些人格不僅性格各異,甚至連智商、年齡、國籍、性別都各不相同,有只有3歲的克麗絲汀,有23歲的老師;有英國人阿瑟,有澳大利亞人瓦爾特;有精通空手通的里根,有擅長畫畫的湯姆。小說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全新世界,讓人嘆為觀止。 所謂多重人格,就好像在你體內還有別的靈魂,當你置身在某個地方,在閉上眼醒來之后,卻又身處在另一個地方,連時間也失落不見了,但事實上這段時間你是醒著,只是有其它人格取代了你,做了“他”自己想要做的事。 怎么決定由哪種人格做現在的比利呢?原來是這樣:所有的人格都居住在一個大廳中,誰走到大廳中心的一盞聚光燈之下,誰就是現在控制比利身體的人格,但這些人格互相都不會知道對方干了什么。而比利體內有24個不同的人格,他們粉墨登場,各自做著不同的事情,每一個人格的記憶都是斷片的,可見比利的生活會有多么的混亂,他的行為在外人看來將是如何的怪異。 《24個比利》共分三個部分,每一部分:混亂時期,以報道的形式,敘述了比利的犯罪過程及審判經過;第二部分:老師誕生,從人格的角度,詳細描述了人格的發展歷程,犯罪的完整時間線;第三部分:超越瘋狂,描述了比利的治療過程,看他是如何經過艱苦卓絕的心理治療,逐步融合各個分裂的人格,而這個過程中多么的艱難和坎坷。 一個人的行為表現比川劇變臉還豐富,還突兀,真是讓人目瞪口呆,一臉懵逼。認識了多重人格的真實存在,有了這個新奇的體驗,也許我們不會再一昧地將此類人訴之為騙子、小丑了,鄙視、厭惡他們了,可能還會從心底生出絲絲憐憫:他也是痛苦的病人。《24個比利》讓我們多認識了人類又一個真實的自我,感嘆人類精神世界的變幻莫測與深不可測。 比利的故事其實是個悲劇,一個只有在文明社會,才會發生的悲劇。他多重人格的形成,其實是因為在孩童時期遭受了嚴重家庭暴力的所致。讀后感比利生父酗酒,使用暴力,在他自殺死后母親改嫁,沒想到噩夢還在繼續,多次被繼父毆打、威脅和強奸,還威脅要活埋他,這些非人的痛苦,使比利一方面迫切地渴望逃避這個世界,另一方面求生的本能又來安慰、保護自己,來幫助他繼續“活下去”。這兩種力量糾結在一起,將比利撕成碎片。“當悲傷太多的時候,一個人已經無法承受,我就把投注在一個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別來接受。” 看完《24個比利》后,我才真切的感受到什么叫痛,那種痛,是浸入骨髓,是直達靈魂深處的。愿世間的孩子們都能被溫柔對待。 《24個比利》留給我的,不僅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國司法人對人性的充分尊重。 比利于1977年因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犯下三宗強奸罪和搶劫案而遭美國俄亥俄州警方逮捕,但他卻對自己犯下的罪行毫無記憶。經過徹底的精神檢查,被診斷為罕見的多重人格分裂癥患者。比利最后在4位精神科醫師和1位心理學家共同宣示證明下,被獲判無罪。 罹患多重人格分裂癥,犯罪時不能控制自已的意志,因此不認為是犯罪,形成了以米利根案件為依據的“米利根法”條款,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按我們的想法,你再有多重人格,那也是你的一部分,哪種人格犯了罪,也得由你來承受懲戒的結果。而且比利是犯三起強奸罪,多起搶劫罪的嚴重暴力犯罪,真的宣判無罪,社會輿論和吃瓜群眾也不答應呀。 比利人格融合的過程還在繼續,更多精彩盡在續作《比利戰爭》。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