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文心》讀后感12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8/21 ![]() |
|||||
《文心》讀后感1200字: 看到“忽然做了大人與古人”的標題,讓我立馬浮現出女兒半期考試后的家長會上,語文老師用溫柔的語氣嚴肅地說:盡快適應初中語文學習的節奏,我們需要讓孩子盡快成熟起來。當時就在想?成熟到什么程度呢?原來答案在這兒,成為大人,或是古人! 同為十四歲的樂華和大文,一頭霧水地準備預習魯迅的《秋夜》,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腦中浮現出“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的文字。我立即沖著在書房做作業的女兒問了一句:“你們這學期語文書上有沒有魯迅的《秋夜》?”十二歲的女兒今年剛上初一,我曾經和她提起過這篇文章。女兒在書房里大聲回復我:語文書上沒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老師讓我們本期閱讀魯迅的《朝花夕拾》,里面也沒有這篇文章。言語間夾雜著慶幸,最后還補充了一句:幸虧沒有! 學習最忌諱存有僥幸,上周女兒還跟我說:“媽媽,我運氣真差,今天考試考了我馬上要自學到的一篇《世說新語》”。其實哪是運氣差,真的就是心存僥幸,身有懶意!家長們都知道,要學好語文,需要大量閱讀,可是讀什么?怎么讀?如果需要豐富寫作素材,當然是旁征博引地泛讀,但如果是針對從容應對考試題目,就得對優秀作家的經典文段作精細的閱讀分析。而這項工作是孩子們不太愿意做的,不僅因為學校的作業量已經不少,最主要的原因是這樣的文段不易讀懂,使孩子造成畏難情緒。我們往往更重視孩子在數學上的畏難情緒,而忽視了語文的學習其實也有畏難情緒。 文中的樂華和大文是用功的孩子,預習課文、生字查明,可仍有許多莫名其妙的地方。于是他們相互提問,“‘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一株也是棗樹’,你懂得嗎?為什么要這么說?”這是學習中的理想狀態,試想我們的孩子在平常作業中,自己怎么可能有這樣的預習方式,大多是生字查明,能想的地方想一想,想不明白的擱置起來。不懂的問題堆積越來越多,但又不會像數學題那樣對錯分明地展示出來讓人著急,到了讓人著急的時候,他便說“最難好學的是語文”了。所以語文預習至關重要,切忌敷衍,如能做得更充分,便能先聲奪人,增強學習信心。 “字是個個認識的,連結起來竟會看不明白”是語文學習中最尷尬的情況。書中借枚叔的口告訴我們,初中開始所學的文章大多是富含哲理的名人名篇,這些文章寫作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教學,而是講述作者自己的經驗和感受。進入初中伴隨語文學習難度的提升,讀后感總會有這樣不適應的時期,看來,我得鼓勵女兒放下包袱,慢慢來!就像枚叔鼓勵樂華和大文:古時候的小孩兒更不幸,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讀著四書五經,被逼著成為圣人賢人呢,你們還只是要做大人古人而已! 要做大人和古人,總用自己的經驗去觀察事物總是不夠的。同樣的景物,試著與作者對比想想自己看到同樣事物時的感受,比較一下其中的差異,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風格去感受作者的“內部經驗”,感受從文字里去積累經驗、學習經驗的方法,從語文學習中找到樂趣。 枚叔最后說了一句話,值得教孩子們銘記:“趁早把思考力、想象力練習到水平線的程度,將來才不至于落伍”!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