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樂觀看世界——《桃花心木》讀后感500字:
我之前一直對強者與弱者的區別感到不解,直到我讀了一篇課文,它是林清玄寫的《桃花心木》。
這篇課文喻物喻人,通過講述種樹的人如何讓桃花心木養成獨立自主的心,來代指人生不會一帆風順,只有生活在不確定中的人才會比較經得起考驗。
可是,只要生活在不確定中,就一定能不怕考驗嗎?不,并不是。面對同一件事,對待事物的心態不同,這件事能帶給你的影響也不同。舉個例子,同樣是在沙漠中,同樣是身心疲憊口干舌燥,同樣只剩下半瓶水了。悲觀的人會傷心的想到:唉,只有半瓶水了,我要死在這里了;而樂觀的人卻會興奮的想到:太好了,還有半瓶水,這下能走出沙漠了。
不同的心態會產生不同的情緒,而不同的情緒就會讓你做出不同的反應。我還隱約記得一句名言:這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被石頭絆倒了就永遠倒了,再不會起來;另一種人被絆倒了就立刻站起來,把石頭拿在手中,他堅信,自己一定能用石頭把道路鋪平。于是,這兩種人就有了名字,前一個叫“弱者”,后一個叫“強者”。這兩塊石頭也有了名字,前一塊叫“絆腳石”,后一塊叫“墊腳石”。
兩個不同的心態,造就兩種不同的人,這兩種人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樂觀的人不管摔了多大的跤都不放棄,化敵為友。而悲歡的人稍稍絆了一下就不愿前進、自甘失敗。所以,遇事想一想,說不定換個角度就看開了呢?作者:楊勝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