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炮、病菌與鋼鐵》讀后感500字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大陸的軸線方向,影響了糧食生產的出現與傳播;高程度的糧食生產水平,催生出政治、文化與技術,為歐洲的征服提供了病菌、武器和集中統一的組織。
地理環境-糧食生產-政治文化技術的因果鏈論述的很漂亮。尤其是動植物馴化部分,利用人種生物學和考古證據,以及老爺子自創的安娜·卡列尼娜原則,證明馴化的關鍵不在人種本身,而在當地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穿插的生物學知識也很有趣,比如為了讓種子發芽,野豌豆的豆莢會突然爆裂,將種子彈到地上;為了對抗無常的氣候,一些一年生植物會用發芽抑制劑,讓種子在幾年里分批次發芽;以及,獵豹不能被馴化,是因為它們無法當眾性交。
局限性可能在于,作者并沒能完全回答耶利的問題。耶利的問題是:世界為什么會形成如今的權力分布。作者只是在一個大的時間尺度上,從宏觀層面解釋了原因:面臨沖突時,復雜程度高的社會(國家)往往會戰勝復雜程度低的社會(部落或酋長管轄地),所以歐洲人征服了新大陸和澳大利亞等地區,形成了今天的格局。至于更準確、具體的原因,這一理論沒法說明。比如,很多帝國都進行過遠征,為啥這些征服戰爭沒能形成現在的世界;為啥歐洲要進行遠洋征服,以及征服美洲的為什么不是中國……就像作者說的,他提供的是一個“終極原因”,其實就是宏觀原因;至于微觀原因,可能是其他學者的領域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