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胥始祖母華胥是中國上古時期華胥國的女首領,她是傳說中的伏羲和女媧傳說的母親,初代火神遂人氏的妻子.
華胥是中國上古時期華胥國的女首領,她是伏羲和女媧的母親,初代火神遂人氏的妻子.炎帝和黃帝的直系遠祖,譽稱為“人祖”,是中華文明的本源和母體,被中華民族尊奉為“始祖母”.
相傳華胥外出,在雷澤湖邊無意中看到一個特別大的腳印,好奇的用腳踩了一下,感應受孕.華胥懷孕數月后,帶親從去巡察故地族民生活、生產狀況,先渡過渭水、涇水到達華亭(今甘肅慶陽市華池縣),又到達成紀.由于勞累和臨近產期,不能返回華胥渚,便在成紀生了兒子伏羲.這便是華胥為何既居華胥之渚,又生伏羲于成紀的原因.再后華胥懷孕又生女媧,伏羲、女媧氏族東遷,華胥年邁,遂安居于華胥之渚,去世后葬于此,先民埋葬并祭祀.
華胥和子女伏羲、女媧及其后裔,共同創造了燦爛的華胥文化.華胥文化彰顯出了中華民族的同根、同源和血脈親情,因此華胥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
華胥文化對人類歷史文化的主要貢獻有:“制嫁娶之禮”,使遠古人類逐漸擺脫亂婚、群婚的狀態;“造網罟教漁獵”,發明了漁網捕獵,成為畜牧文化的源頭;“作書契以帶繩結”,有了簡單文字;“伏羲坐于方壇之上,聽八方之氣,乃畫八卦”,開始了人類從規律上認識大自然,后來被炎黃的后裔逐步發展成為《易經》;“女媧作笙簧”,產生了人類最早的樂器,成為中華音樂的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