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量大地禹用了13年的時(shí)間,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治服了洪水,大地恢復(fù)了生機(jī),人民又過上了安定的日子。禹想弄清楚中國大地究竟有多長多寬,就命天神太章步量大地,太章從東端走到西端,測得長度總共是二十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禹又命天神豎亥從北端走到南端,測得的長度也是二十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原來我們中華民族居住的這塊土地,在禹的時(shí)代竟是方方正正的,禹把它劃分成九州。禹還測得三丈以上的洪水深淵共有233559個(gè),便用治水時(shí)剩下的息壤去填塞這些深淵,息壤生長不息,把這些洪水深淵都填平了,那些高起來的地方,就成了四方的名山。
《淮南子·地形篇》云:“禹乃使太章步(步量),自東極至于西極,二億(古以十萬為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豎亥步,自北極至于南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凡洪水淵藪(sǒu叟湖澤)。自三仞(古時(shí)八尺為仞)以上,二億三萬三千五百五十有九,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為名山!边@是大禹治水工程基本完成時(shí)做的一件大事。古時(shí)有“天圓地方”之說,所以我們中華民族生息的這塊土地竟是方方正正的。
瀏覽更多關(guān)于大禹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