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敲竹杠的來歷典故 | |||||
作者:佚名 勵志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11/17 ![]() |
|||||
敲竹杠的來歷典故憑著惡勢力,或利用他人弱點,或以某種借口,勒索訛詐人家錢財,吳地謂之“敲竹杠”。關于“敲竹杠”的由來,有四種說法。 清代,朝廷嚴禁鴉片,各地水陸要塞均設卡檢查,以防煙土流入境內。某水運客商將煙土藏于竹杠和船篙之中,欲蒙混過關,躲避檢查。鴉片戰爭后,外國商人大量向我國輸送鴉片,牟取暴利。由于清政府一直對鴉片進行查禁,所以,一些不法外商不敢明目張膽運送,而是采取隱蔽的方式偷運鴉片進入我國,如有的外商就把鴉片藏到撐船用的竹篙里帶進口岸。 說來也巧,有一次,一個緝毒官員上外商船上檢查鴉片,無意中將吸完煙的煙袋鍋在竹篙上磕了幾下,想把煙灰磕掉,誰知這一磕,船主大驚失色,以為劣跡敗露,連忙把銀子塞進官員的手里。這個緝毒官員馬上意識到竹篙里藏有鴉片,因為收到銀子就走了過場。自從發現了這個秘密后,每次上船檢查都要先敲幾下竹篙,從而撈取了外商的許多賄賂。 此事由官傳到兵,再由兵傳到老百姓,慢慢都知道緝毒官員敲竹篙撈錢的事,傳來傳去,人們把“敲竹篙”傳成了“敲竹杠”。后來,人們就用“敲竹杠”來比喻那些抓住別人的把柄或找借口抬高價格或索取財物的行為。 在清代末年,市場上小額交易,以銅錢為單位,店家接錢后便丟在用竹杠做成的錢筒內,晚上結賬時倒出來,謂之“盤錢”。當地的地痞流氓常去店鋪勒索錢財,不用開口,只是惡狠狠地敲拍竹錢筒,店主見之,便知來意,慌忙掏錢“孝敬”。 清朝末年,市場上小額的買賣,以銅錢作為單位,店家接錢后便丟在用竹杠做的錢筒里,晚上結賬時再倒出來,謂之“盤錢”,又稱之為“盤點”。當時上海城里有家店鋪,老板很不老實,陌生顧客進門,往往隨意提價。每當伙計在接待顧客時,店主就敲竹杠一下,示意提價。 四川山區,有錢人上山往往都要乘坐一種用竹竿做成的滑桿轎子,當走到半山腰進退兩難時,轎夫就開始敲起竹竿,要求乘轎者加錢,否則就撂挑子不抬了。乘轎者在上也不是下也不是的情況下,只有加錢買個方便。 不管是哪種說法,“敲竹杠”都是一種以借機斂財為目的的敲詐勒索行為。它雖然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善用者卻把它演繹得無處不在,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敲上一竹杠。 |
|||||
勵志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