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野讀書成就“嫦娥之父” | |||||
作者:佚名 勵志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9/29 ![]() |
|||||
野讀書成就“嫦娥之父”對金庸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如數家珍,“我最佩服喬峰的坦蕩大氣和家國情懷”;小小的一個永新縣城,屈指可數的幾家舊書攤經常被他翻得底朝天;《科學》雜志激發了他對地球之外世界的探索欲望……這個毫不諱言自己是“金庸迷”的人,正是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這位著名的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回首幼時那段“野讀書”的時光,依然倍感幸運。 歐陽自遠1935年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父親從醫,1946年在永新縣開了個“九州藥房”,收入穩定且頗有人緣。這給了歐陽自遠一個寬松的成長環境。 “那時候我亂七八糟的書都看。這對我以后的發展很有幫助,我主張看些野書。”歐陽自遠說,他現在帶學生,最頭痛的就是他們語文根底差,雞兔同籠的算術題都掰不清楚題目意思,寫的文章不是假話就是套話,也缺乏人文歷史素質的積淀。 在他看來,能看野書的中學時代,是一個自由的時代。歐陽自遠讀書的習慣是從初中開始培養起來的。 那時候,歐陽自遠住校,晚上還得上自習。由于學校沒電燈,晚自習時,每人掏出一個小鐵燈盞,里面有燈芯,倒點菜油進去,點著,就在豆大燈光下看書。 條件雖然艱苦,但學業不重,用歐陽自遠的話說,“那時書包不像現在那么沉”,因此有大量的時間讀野書。彼時永新縣城很小,書店也很小,但他經常會去那些書店亂翻書。 看武俠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這位老武俠迷說,中學時代他就開始看《蜀山劍俠傳》一類的書了,神話、武俠、幻境充斥其中,文筆華美,想象奇特,讓他愛不釋手。對于中國傳統名著也是魂牽夢繞,像《隋唐演義》、《薛剛反唐》、《三國演義》、《水滸傳》等,金戈鐵馬、笑傲江湖等,令他欲罷不能。 書雜了,路子也廣了,后來也接觸到很多科普書籍,像開明書店出版的各種少年讀物和科普書籍以及上海出的《科學》月刊就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科學》月刊是留美學生任鴻雋等在上海創辦的,介紹科學故事、科學家、科學前沿問題、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華羅庚就是在《科學》上嶄露頭角的。” 受各類野書的影響,歐陽自遠對地球之外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很憧憬,想搞明白是怎么面事,高考的時候,一度想考天文系。 語文老師劉燕江、地理老師袁家瑞、化學老師賀祖煌……除了這群優秀的師長,歐陽自遠說,中學對他最大的啟示,就是得法比獲知更重要,“學會怎么掌握知識遠比掌握知識本身更重要。” 歐陽自遠知道,在中學時代,怎么根據各個科目的特點有序地掌握知識點,掌握這門學科的規律,應該是學習的重點,像地理,有太多圖表,就應發揮形象思維;像歷史,穿越時間長河,就應當把歷史事件串起來學。如果每門學科都只是機械重復,根本無法抓住本質,理透精髓,更不能做到融匯貫通,這就是不得法,“我在中學時代明白了這點以后,以后的學習都不會覺得有什么壓力和困難。” 他說,現在接觸到很多學生,非常聰明,知識也很廣博,但就是不太知道怎么做研究,“這就是因為中學學習不得法,光是機械地積累知識,結果在研究上沒上路。” 大學期間,歐陽自遠盡管專業是地質,但他從來沒有拋棄自己從小對探索宇宙的欲望。1g57年,前蘇聯發射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當時正在攻讀礦床學專業研究生的他敏銳地意識到,盡管新中國尚沒有開展空間探測活動的能力,但中國遲早會有一天面臨這樣的挑戰。 于是,他把研究視野轉到地球之外,并從1995年開始全力以赴從事月球研究工作。打小浸潤各類“野書”的歐陽自遠,終于厚積薄發,成為中國最頂尖的探月工程的科學家之一。 |
|||||
勵志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