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六世同堂進士家的故事 | |||||
作者:佚名 勵志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8/20 ![]() |
|||||
六世同堂進士家的故事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有位進士叫謝啟祚,廣東人,18歲時參加第一次鄉試,直至乾隆五十一年才中舉。在鹿鳴宴上,謝與12歲的中舉童子同席,前去祝賀的巡撫大人見此情景,當場揮毫題詩兩句:"老人南極天邊見,童子春風座上來。"這兩句詩很快傳開,成為一時的趣聞。次年謝進京會試得中,授國子監司業。乾隆80大壽他以在京官員身份賀壽,乾隆見他百歲高齡如此瀟灑,特加恩,晉為鴻臚寺卿,并賜詩匾。這時他的家眷中先后已有兩妻兩妾,兒子二十三人,女兒十二人,孫子二十九人,曾孫三十八人,還有玄孫二人,已是六世同堂之家了。 康熙三十八年,廣東順德百歲老人黃章由曾孫陪著千里迢迢來到京師會考。入考場時,老人家特意叫曾孫打著"百歲觀場"的燈籠在前引導,轟動了整個士林。 嘉慶十八年,兩廣總督蔣攸奏報上年廣東鄉試考生中,年上80的有陳彭壽等十人;70以上的如何章度等更是多達一百零二人。 康熙朝狀元李蟠,在太和殿參加殿試,時值農歷三月,天氣非常冷,而且所有參加殿試的考生都是只發給一張桌子,旁邊有兵丁把守,必須站著寫文章。李蟠哆哆嗦嗦地寫了半天,到交考卷時還沒寫完。他就央求旁邊負責監督他的兵丁說:"這場考試我關乎我的一生,請您允許我考完。"兵丁聽了就沒有再催促他。等他寫完交上去,康熙一看,文才很不錯,聽說了他的事又感覺這個人執著沉穩、用心良苦,于是就點他做狀元。 乾隆時候,有一科殿試結束后考官們報上來十份試卷,評定江南人趙翼為第一,陜西人王杰為第三,請皇帝點狀元。乾隆問清情況后說:"江南已經出了很多的狀元了,陜西還一個也沒有呢,就讓王杰作狀元吧。"于是本來第一名的趙翼被點為第三。 甲午戰爭失敗,割地賠款。當年殿試的時候,有個人叫駱成驤,此人熱血愛國,在試卷里寫下了"主憂臣辱,主辱臣死"的句子。光緒帝一見,大為感動,就點他為狀元。 光緒年間,有個考生名叫王壽彭,參加殿試的時候成績一般,但最后被點為狀元。原來,當時正值慈禧的60大壽,主考官覺得如果狀元的名字帶"壽"字,老佛爺豈不是會很高興?因此得中。 光緒三十年,最后一科的狀元劉春霖殿試的時候,皇帝見他名字叫"春霖",非常喜歡。原來,這兩年大旱成災,皇上一籌莫展,現在見到這么好的名字,"春天的甘霖"覺得一定是天賜瑞兆,于是大筆一揮,欽點為狀元。 "幾家歡樂幾家愁",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地幸運。蒲松齡16歲時中秀才,但此后在鄉試中卻屢戰屢敗。72歲時,還在頂風冒雪趕考,總算博得個歲貢的功名。悲喜交加之余作《蒙朋賜賀》詩一首:"落拓功名五十秋,不成一事雪盈頭,腐儒也得賓朋賀,歸對妻孥夢也羞。" 清宮檔案記載:嘉慶二十五年十月,兵部尚書豐紳濟倫等奏:江蘇武舉潘兆龍殿試不到。后查明原來"十月三十日在太和殿考試,當天黎明就騎馬趕赴,沒想到走到正陽門橋上,因石道水滑,馬失前蹄,跌傷左腿,當即雇車拉往醫家調治,彼時因疼痛難忍,心慌意亂,忘了讓人到兵部呈報。"還是這一年武科殿試后,進行隆重的傳臚大典,狀元徐開業與探花梅萬清居然都沒有到班。有人參奏說:"傳臚典禮如此重要,徐開業等人卻不識體統,疏忽遲誤,應該嚴懲。"嘉慶皇帝還算開恩,沒有砍他們的頭,但狀元與探花的功名卻被革掉了,而且還罰他們下一屆不準參加會試。 |
|||||
勵志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