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wǎng)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jīng)典故事 | | ||
![]() |
||
|
||
|
|||||
聰明的巧姑 | |||||
作者:佚名 勵志故事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 更新時間:2023/4/17 ![]() |
|||||
聰明的巧姑從前有個叫巧姑的姑娘,人如其名,她不僅心靈手巧而且人又長得漂亮。經(jīng)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嫁給了鄰村一位名叫鐵鎖的后生。鐵鎖的父親去世多年,與母親相依為命。農(nóng)忙時種著幾畝薄田,農(nóng)閑時他以賣豆腐為生,小日子過得還算說得過去。最近他又把老房子重新翻蓋,收拾一新,把迎娶巧姑的婚期也定了下來。 長話短說,巧姑和鐵鎖新婚的洞房之夜,發(fā)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當(dāng)夜深人靜的時候,鐵鎖已經(jīng)酣然入睡,巧姑忽然聽到從堂屋隱隱約約傳來“一二三,一二三”的吆喝聲。嚇得她頭發(fā)絲兒都豎起來了,渾身起了一層雞皮疙瘩。她連大氣都不敢出,把頭連同身子縮到了被子里面,一直忍到天明雞叫,太陽東升她才把頭露出被子,長出了一口氣。 等一家人吃完早飯,巧姑把碗筷收拾完畢,才跟鐵鎖和婆婆道出夜里所聽到的實情。她婆婆聞聽巧姑所言,也是嚇得變了臉色,而鐵鎖可什么也不怕,他從院子里把一個梯子搬進(jìn)了堂屋,讓巧姑和她媽扶好,然后挨著房檁一棵棵地尋找。最后終于在柁眼里找到了緣故。 原來是有小人使壞,偷偷地給鐵鎖的柁眼里下了鎮(zhèn)物。鐵鎖從梯子上下來,讓巧姑上去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巧姑漲著膽子從梯子爬了上去定睛一看,頓時嚇得她出了一身冷汗。原來柁眼里有兩個泥人相對而坐,中間放著一個泥碗,碗里有三個顯示著一二三的泥骰子。巧姑看清這一切,一股無名之火從心底油然而生,心想:“自己的婆婆和鐵鎖都是老實巴交的莊稼人,平時招誰惹誰了?竟然有這種卑鄙小人用這下三濫的手段來害人。”想到這里,巧姑伸手把碗里的骰子翻了過來,從一開始的一二三變成了四五六。 從此后,鐵鎖家的小日子堪稱蒸蒸日上,當(dāng)巧姑覺得小日子過得在村里也算是上中等時,她讓鐵鎖把柁眼里的鎮(zhèn)物拿了下來銷毀了,她堅信憑夫妻倆勤勞的雙手,一定會把這個家經(jīng)營好的,不會輸給任何人。 有一年快過春節(jié)的時候,在一個夜黑風(fēng)高的晚上,巧姑家院里的大黃狗,忽然狂叫了起來。鐵鎖的膽子從小就大,曾經(jīng)和別人打賭,夜里去亂墳崗轉(zhuǎn)一圈再回來都不害怕。今晚聞聽犬吠不止,他忙起身去探個究竟。 不多時巧姑就聽到鐵鎖在院子里喊:“好啊!你這么大人了,干點什么不好,非得做賊?”巧姑聞言趕緊穿衣,手提一盞燈籠來至院中。她用燈籠照了一下鐵鎖擒住的那名男人。那人看上去大概有四十多歲的年齡,只見他衣衫襤褸低頭不語,一看便知是窮苦人家出身,不免起了惻隱之心。巧姑忽然驚呼:“哎吆!這不是我老舅到了嗎?老舅,你是怎么打聽到我婆家住這的?”那賊和鐵鎖聞聽巧姑左一個老舅,右一個老舅這么親切的叫聲,都吃驚不小。鐵鎖首先緩過神來,趕緊松開自己的雙手,對自認(rèn)為是小偷的那個男人說道:“你是巧姑的老舅呀!那你怎么不早說呢?這真是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rèn)識一家人了,咱這是不打不相識,你可別怪罪我呀老舅。”隨后,鐵鎖和巧姑趕緊把這位老舅恭恭敬敬地讓進(jìn)堂屋。巧姑對來人又是噓寒問暖一番,夜已太深,她安排鐵鎖先陪這位老舅一起睡在自己的房間,然后她去和婆婆睡一個房間。 次日清晨,巧姑又早早起床,做了一頓風(fēng)盛的早餐來款待這位老舅。飯后這位老舅執(zhí)意要走,說家中有老母染病在床,他不放心要馬上趕回去。巧姑聞言接道:“我姥姥身體不舒服你就趕緊回去吧,你幫我給我姥姥捎點東西。”說完巧姑起身進(jìn)入了廚房。不多時,她把裝好米面的布袋交給了這位陌生人,她還在米袋里偷偷地放上了幾兩碎銀。感動得這個男人熱淚盈眶,一時間不知說什么是好。 話說給鐵鎖家下鎮(zhèn)物之人,不是別人,正是和鐵鎖家住對門的二狗子。其實二狗子和鐵鎖并無恩怨,要說結(jié)怨還得從他們的父輩說起。二狗子的父親在五里方村那也是出了名的不講理。他家和鐵鎖家的地緊挨著,曾經(jīng)二狗子的父親耩地故意耩斜了,耩到了鐵鎖家地里有一兩弓。到了秋后,鐵鎖的父親也不甘示弱,把二狗子父親耩進(jìn)自家地里的莊稼都收了。為此事還經(jīng)了官,可到最后可想而知,二狗子的父親打輸了官司。從此在二狗子父親的心中,便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這種仇恨又延續(xù)給二狗子,其實兩家的老人都已經(jīng)去世了,這樣冤冤相報何時能了呀! 時間過得真快,轉(zhuǎn)眼又是一年快過去了。又是一個夜黑風(fēng)高的夜晚,二狗子把一個餓死在城隍廟里的倒臥,用繩子懸掛在鐵鎖家的大門上轉(zhuǎn)身回家,只等天明去縣衙報官,他萬沒想到,他等來的卻是牢獄之災(zāi)。 原來巧姑所認(rèn)的這位老舅,白天不好意思前來登門拜謝,想趁天黑再來,可正巧碰上二狗子干得這件見不得人的勾當(dāng)。等二狗子離去,他便把鐵鎖大門上的尸體卸下來掛在了二狗子家的院門上。二狗子可謂是機(jī)關(guān)算盡,他萬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呀! 二狗子入獄后,他的母親為了救他出來,賣掉了田地,又想賣房子。在鄉(xiāng)下賣房子首先要問問四鄰和同宗之人。二狗子的母親舍臉來到巧姑家,求巧姑把房子買下來,好去救自己的兒子。巧姑不假思索地說道:“大嬸,你這房子我不能買,我不能乘人之危占你家的便宜,救二狗子哥的事包在我身上了。”二狗子的母親聞言撲通一聲給巧姑跪了下來。巧姑趕緊把二狗子的母親攙扶了起來,讓她先回家等好消息。 巧姑和鐵鎖商議,讓他去縣衙為二狗子做證人,就說二狗子家大門上所懸掛的尸體,他前一天就在城隍廟見過。事也湊巧,事發(fā)前一天,巧姑去城隍廟燒過香,她看見廟外有一個倒臥被蘆席裹著,后來二狗子家出事后,她特意去城隍廟看了一眼,發(fā)現(xiàn)那具尸體不見了。如今她把整個事件聯(lián)想到一塊,覺得死者就是一個人,她就覺得二狗子冤枉,看著他老母親也怪可憐的,就讓鐵鎖去縣衙給二狗子做證。她哪里想到二狗子是想害她家所自作自受呀!要不是當(dāng)初她一時動了善念把小偷認(rèn)為老舅,今天傾家蕩產(chǎn)受牢獄之災(zāi)的就是鐵鎖呀! 鐵鎖按巧姑所交代的去縣衙給二狗子做了證人,果然二狗子被當(dāng)場釋放。可他并沒有對鐵鎖夫妻倆存有感恩之心和悔過之意,巧姑夫妻倆這是救了一條白眼狼呀! 就在一個清明節(jié)快要到來之際,鐵鎖家準(zhǔn)備好幾口棺木,打算把他家?guī)孜蝗ナ赖南热藦脑鹊膲災(zāi)估锇纬鰜恚硪捯惶幮聣灥亍S腥藫P(yáng)言他這個家族的墳地破了風(fēng)水,鐵鎖本家?guī)孜皇宀舶讶ナ赖南热藗兞砹⒘诵聣灐?/P> 二狗子多虧鐵鎖做證才幸免牢獄之災(zāi),可他并沒有因此而悔改先前的惡行,鐵鎖家族祖墳已破風(fēng)水之事,就是他散布的謠言。繼而他又買通一名風(fēng)水先生,故意找了一塊連莊稼都不長的鹽堿地,而且這塊地里野兔居多,它們在此打洞為家。在這里立墳確實沒啥風(fēng)水可言,以后在此立墳之人和他的后人,也休想能大富大貴。 一切都在二狗子的預(yù)謀之下順利地進(jìn)行。一天天過去了,鐵鎖家的小日子并沒敗落反而越來越紅火了,而且巧姑還生了一個聰明可愛的兒子,那真可謂是人丁興旺家業(yè)有成。 又氣又恨的二狗子,找到了他原先收買過的風(fēng)水先生。他不依不饒地向風(fēng)水先生問個緣由,并且要討回事前他收買風(fēng)水先生的銀錢。 那位風(fēng)水先生也很驚奇,反而問二狗子:“我一般不會看走眼的,你說的那家之人的名字里,是不是有帶‘鷹’和‘犬’的字呀?”二狗子言道:“鐵鎖的兒子叫老鷹。”“這就對了,我也無能為力了,這是天機(jī)我不能與你相告太多,只能奉勸你好自為之,天意不可違。”說完此話,他把二狗子收買他的銀兩如數(shù)奉還且回家閉門思過。 二狗子每天不思進(jìn)取,滿腦子歪門邪道,別人家都供奉著財神、觀音菩薩和武圣人等,而他卻供奉起了瘟神。 這很讓瘟神感動,有一天晚上,瘟神托夢給二狗子說:“三天后,你要躲避好,有些疾病要降臨世人。”二狗子問道:“什么疾病呀?能不能降給對門鐵鎖家呀?”瘟神言道:“天機(jī)不可泄露。” 兩天過去了,明天就是瘟神所言降臨世間瘟疫之日,這天晚上,二狗子在供奉瘟神的佛龕前,準(zhǔn)備了幾碟小菜,一壺好酒,焚香禱告瘟神多多護(hù)佑他。 就是這一壺好酒讓瘟神一覺睡到了第二天的后半夜,眼看就要五鼓天明。他背著一條口袋,暈頭轉(zhuǎn)向地來到鐵鎖家的上空,腳下一滑,身子一個趔趄,把裝著毒瘡的口袋,全撒在了二狗子的院中,正好二狗子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出門來觀望,恰巧所有的毒瘡都撒在了他的身上。 二狗子這就是所謂的“惡人有惡報”他這一病大半年后才痊愈,可憐他年邁的老母親,每天給他求醫(yī)問藥床前伺候。變賣了家中的田地和所有值錢的物品,后來多虧了巧姑和鐵鎖夫妻倆的接濟(jì)才度過這道難關(guān)。 就在某天的夜晚,二狗子在睡夢中夢到他的父親對他言:“冤冤相報何時了!以德報怨乃大量,我兒要記牢。” 從此二狗子大徹大悟棄惡從善,本來有的人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到后來落個兩敗俱傷,得不償失何苦呢。他回想起巧姑一家人的以德報怨,心中真是追悔莫及。他主動來到巧姑家,雙膝跪倒在巧姑夫妻的面前,懺悔著自己所做的惡行,鐵鎖趕緊把二狗子攙扶起來,一家人也原諒了他的罪行。巧姑對二狗子言道:“遠(yuǎn)親不如近鄰,近鄰還不如對門呢。大哥以后要多行善事,好好在母親面前行孝,千萬莫再好逸惡勞。” 從此后二狗子牢記巧姑的忠言良勸,和老母親過起了安穩(wěn)平靜的生活。 作者簡介:李金香,文安縣新鎮(zhèn)鎮(zhèn)孔家務(wù)人,愛好文學(xué),用手下的筆記錄過去的點點滴滴與今后的行程。 |
|||||
勵志故事錄入:admin 責(zé)任編輯:admin | |||||
| 設(shè)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lián)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quán)申明 | 網(wǎng)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