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153 遠交近攻 | |||||
作者:佚名 成語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8/18 ![]() |
|||||
153 遠交近攻張祿預備上宮里去,路上碰見了秦王坐著車過來。他也不迎接,也不躲避,大模大樣地照舊走他的道。秦王的衛士叫他躲開,說:“大王來了!”張祿回答:“什么?秦國另有大王嗎?”正在爭吵的時候,秦昭襄王到了。張祿還在那兒嚷嚷說:“秦國哪兒有什么大王吶?”這句話正說在秦昭襄王的心坎上。一問,他就是張祿,就挺恭敬地把他迎接到宮里去。 秦昭襄王叫左右都退出去,向張祿拱了拱手,說:“請先生指教!” 張祿說:“哦,哦!”他可一句話也不說。秦王見他還不說話,就又說:“請先生指教!”張祿仍然不言語。秦王第三回挺真心實意地請求說:“難道先生認為我是不值得教導的嗎?”張祿說:“已往姜太公碰見了文王,給他出了念頭,文王滅了商朝,得了天下。比干碰見了紂王,給他出了念頭,倒給紂王殺了。這是什么緣故?還不是為了一個信服一個不信服嗎?現在我跟大王還沒有多深的友誼,我要說的話可是非常深。我怕的是‘交淺言深’,也像比干那樣自招殺身之禍,因此大王問了我三回,我都不敢張嘴。”秦昭襄王說:“我仰慕先生大才,才叫左右退出去,誠誠懇懇地請先生指教。不管是什么事,上自太后,下至大臣,請先生只管實實在在地說,我沒有不愿意聽的。”張祿說:“大王能給我這么個機會,我就是死了也甘心。”說著他拜了一拜,秦王也向他作了個揖。君臣倆就談論起來了。 張祿說:“論起秦國的地位來,哪個國家有這么些天然的屏障?論起秦國的兵力來,哪個國家有這么些兵車、這么些強壯的士兵?論起秦國的人來,哪個國家的人都沒有這么遵守紀律、愛護國家的!除了秦國,哪個能夠治理諸侯、統一中國吶?大王雖說是一心想要這么干,可是幾十年來都沒有多大的成就。這就是因為秦國光知道一會兒跟這個諸侯訂立盟約,一會兒跟那個諸侯打仗,根本沒有個一定的政策。聽說新近大王又上了丞相的當,發兵去打齊國。” 秦王插嘴說:“這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張祿說:“齊國離著秦國夠多么遠,中心隔著韓國和魏國。要是出去的兵馬少了,就許給齊國打敗,讓各國諸侯取笑;要是出去的兵馬多了,國里頭也許會出亂子。就算一帆風順地把齊國打敗,也不過叫韓國和魏國揀點便宜,大王又不能把齊國搬到秦國來。當初魏國越過趙國把中山打敗了,之后中山倒給趙國并吞了去。為什么?還不是因為中山離趙國近、離魏國遠嗎?我替大王著想,最好是一面跟齊國、楚國交好,一面去打韓國跟魏國。離著遠的國家既然跟我們有了來往,就不會去管跟他們不相關的事兒。把近的國家打下來,就能夠擴張秦國的地盤,打下一寸土地就是一寸,一尺就是一尺。把韓國和魏國吞并過后,齊國和楚國還站得住嗎?這種像蠶吃桑葉似地由近而遠的法子叫‘遠交近攻’,是個最妥當的法子。”秦昭襄王拍著手說:“秦國真要是能夠吞并六國,統一中原,全在乎先生的‘遠交近攻’了!”事先就拜張祿為客卿,照著他的計策做去,把攻打齊國的兵馬都撤返來。打這兒起,秦國單把韓國和魏國當作進攻的目標了。 秦昭襄王非常信賴張祿,老在晚上獨自和他談論朝廷大事。只要張祿說出辦法來,秦王沒有不聽的。這樣過了幾年,張祿知道秦王已經完全信服他了,就挺嚴密地對他說:“大王這么信賴我,我就是把我的命丟了,也報答不了大王的情義。可是我還不敢把我整個兒的意見獻出來吶。”秦昭襄王央告他,說:“我把國家托付給先生,先生有什么意見,只管說吧!” 張祿挺正經地對他說:“我在山東的時候,就聽說齊國有孟嘗君,沒聽見說過有齊王;可是秦國吶,光聽說有太后、穰侯、華陽君、高陵君、涇陽君,聽不見說有君王!一國的大王原本是最高的頭領。太后把持著大權已經四十多年了。穰侯、華陽君、高陵君、涇陽君全是她的一黨,這四個人各立門戶,統治著秦國,稱為‘四大貴族’。這四大貴族的私人勢力和資產比大王的還大、還多!大王只是拱著手當個掛名的國王。這夠多么危險?當初齊國的崔杼把持著大權,把齊莊公殺了;趙國的李兌把持著大權,把趙主父殺了。現在穰侯仗著太后的勢力,借著大王的名義,每打一回仗,諸侯沒有不怕他的;每逢媾和,諸侯沒有不感激他的。國內外洋他都有聯絡,朝里的人全成為他的心腹。大王已經孤立了。我真替大王擔憂!” 秦王一聽,汗毛都豎起來了,他說:“先生說的,句句都是從心坎里收回來的話。怎么先生不早點提醒我吶?” 公元前266年(周赧王49年,秦昭襄王41年,魏安僖王11年,趙惠文王33年,楚頃襄王33年,齊襄王18年),秦昭襄王把穰侯的相印收返來,叫他回到陶邑去。穰侯把他歷年搜刮來的金銀財寶裝了足有一千多輛車,其中有好些寶物連秦國國庫里都沒有。過了幾天,秦昭襄王又打發華陽君、高陵君、涇陽君上關外去住。跟著他逼著太后去休養,不許她參預朝政。他拜張祿為丞相,把應城封給他,稱他為應侯。 第二年,宣太后悶悶不樂地害病死了。秦昭襄王更加可以自己作主了。他聽說趙惠文王死了,新君趙孝成王剛即位,惠太后掌握了大權,平原君做了相國,就趁著這個機會發兵進攻趙國。秦兵很快地打下了三個城,急得趙王馬上派使者向齊國求救兵。齊國要求趙國把惠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去做抵押,才肯發兵。惠太后要了她的命也不答應。大臣們再三懇求太后,太后氣得痰擁上來。她說:“再要有人提長安君做抵押,我妻子子就唾他的臉!”這一來,誰也不敢再多嘴了。 有個老大臣叫左師觸龍求見太后。太后就知道他準是為了長安君做抵押的事來的。她氣沖沖地等著,心里想:“他一開口,我就把他頂回去,用不著多廢話。”左師挺吃力地又挺慢地走到太后跟前,一坐,連忙賠不是,說:“老臣腿有病,不便走路,好久沒來向太后請安了,又挺惦記取太后的身子。”太后說:“我的腿也不行,要走動就得坐車。”“胃口不錯吧?”“也就是吃點稀飯。”左師又說:“老臣平時吃不下飯,我勉強自己每日走三四里地,身子一運動,倒能夠吃一點了。”太后說:“妻子子還走不動吶。”這時候惠太后的臉色稍稍和緩了些。左師說:“我那個舒祺孩子,歲數最小,沒多大出息。我老了,身子骨兒又差,不知道為什么我就喜歡那個小兒子。我希望太后能夠讓他補上黑衣隊的缺,保衛王宮。太后能否開開恩?”太后說:“可以。多大啦?”左師回答說:“十五啦。歲數不算大,可是我總想在我沒死以前先托托太后。”大后笑了笑,說:“做父親(father)的也疼小兒子嗎?”左師回答說:“要比做母親的疼得多了。”太后笑著說:“婦女不同了,特別疼小兒子。”左師說:“照老臣看來,太后疼燕后要比疼長安君多得多。”太后說:“你錯了,長安君疼得多。”左師說:“做父母的疼兒女,不在眼前而要顧到將來。燕后出嫁的時候,太后送她,拉住她的手,哭得真是厲害,越想到她以后怎么過日子,越哭得傷心。燕后走了,您還老想著她。祭奠的時候,祝告著說,‘千萬別退返來呀!’您這不是為了她長遠打算嗎?您不是希望她的子孫能持續做燕王嗎?”太后說:“那倒是。”左師說:“咱們趙國君主的子孫,三輩以后持續封侯的,有沒有?”太后說:“沒有。”左師說:“趙國沒有,別的諸侯當中有沒有?”太后說:“妻子子沒聽說過。”左師說:“為什么君主的子孫不能持續封侯吶?這是因為地位高的人沒有功勞就長不了。現在太后提高了長安君的地位,不讓他對趙國立上大功,太后百年過后,您叫長安君去靠誰吶?所以老臣說太后疼長安君還不如疼燕后那么多。”太后點了搖頭,說:“長安君交給您,聽您指揮吧。” 長安君到了齊國,齊國馬上發兵幫著趙國抵抗秦兵。秦兵只好退去。秦昭襄王這才服了張祿,真心采用遠交近攻了。 |
|||||
成語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