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六根不凈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11/16 ![]() |
|||||
六根不凈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意思?1、六根不凈,功敗垂成。 2、六根不凈,一身是病。 佛教當中"六根不凈"什么意思?答案:心起煩惱,小事搞大。 我們要了解六根是眼:耳:舌:鼻:身:意。對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 現在用漢傳大乘佛法解釋。 一個人很喜歡黃色,叫人家做了一張黃色的床,但是做床的人就把顏色搞錯了,搞成了白色,這個就是眼睛所看到的色差。 看到白床的主人惡罵做床的人挺厲害的,這個叫做六根不清凈,心起煩惱種下無邊罪過。 如果六根清凈的修行者看到了白床,也會體諒做床人的辛苦,會問有沒有可能改過來?無法改也沒關系,這個就是六根清凈。 當一個人還在半夜睡覺的時候,突然給一個大雷聲吵醒,六根不清凈的人,就會亂罵天罵地,六根清凈的人一般都不會理睬。 我們也知道舌頭就是品嘗食物的味道,吃喜酒的時候,可能一道菜不合自己的舌,就會亂罵惡語回向,這個叫做六根不清凈。六根清凈的眾生就會贊嘆廚師的辛苦。 一位眾生鼻子聞到了一堆臭屎的味道,六根不清凈的眾生就會亂罵,為自己種上惡口業。六根清凈的人一般都沒多大的問題不起怨恨心。 當一位眾生的身體受到外面的一條棍子打了一下,痛的不得了,這個叫身體觸到了痛,六根不凈的眾生會反擊打回去,把事情搞大對打,結果出現人死亡結果,死人這邊的親人朋友也發動了群打,本來就是一個小事,結果做成大量眾生傷亡,稱為六根不清凈。六根清凈的眾生,剛開始碰到別人就會說對不住,化解賠一些錢,小事很容易解脫的。受碰者也說沒關系,不礙事。 意和法就是剛才五個總結,六根不凈的人心就會起煩了,把一點小事小矛盾做大,越搞引爆煩惱越多。六根清凈的人一般就會小事化無,大事也化解成小事。解脫很多災難與煩惱。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矛盾摩擦比較多的,看這個人六根如何了,如果遇到六根清凈的人,大家都有好結果,遇到六根不清凈的人,很小很小的一點事也會鬧到雞飛狗走,人員傷亡結果。愿眾生舉一反三領悟。 六根不凈是一個詞語,比喻心緒不寧,處事偏私。 六根、六塵(又稱六境)合稱十二處(又稱十二入)。 六根(界)、六塵(界)、六識(界)合稱十八界。 根、塵、識三者同時發生作用,根塵相對而識生其中。以眼、色、眼識為例:眼見色時,塵(色)是所見,識(眼識)是能見,根(眼)是識所依托而生見。 就是說你會因為身邊的人和事物所影響,也可以說俗人一個,脫離不了這個多姿多彩的社會環境,比如愛恨情仇你是不能像那些得道高僧一樣,放下塵世間所有的紛紛擾擾,選擇深山老林里面避世,了卻塵緣,也是我們普通人一輩子也做不到的事。 六根,是指生理學的全部范圍。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所以,佛教看一個人的構成,是從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來分析的。上面所說的六根是屬于生理學,加上六塵的物理學及六識的心理學,便是一個人的總和,六根、六塵、六識的形成,稱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類,構成鼎足之勢,相互為用,缺了一類,其他的二類也就不能存在。因為六塵與六識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塵與六根要靠六識的判別才有價值,六根與六識要有六塵的反映才有功效。 如果要下一個比喻,那么,六根是鏡子,六塵是被鏡子所照的影像,六識是判別鏡中所照影像的人。 甚么是六根六塵和六識呢?說起來,很簡單,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從心理與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說,稱為六根,也就是生理學上的神經官能。眼有視神經,耳有聽神經,鼻有嗅神經,舌有味神經,身有感觸神經,意有腦神經,這些都是心與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稱為六根。 從六根所接觸的物件上說,稱為六塵,也就是物理學上的各類物質。眼根所見的顏色和形色,耳根所聽的聲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嘗的味道,身根所觸的粗細冷熱與濕滑等,意根思想的稱為‘法’——漪指的極微極遠的無從捉摸的東西,這些就被稱為六塵。 從六根接觸六塵而產生的判別力與記憶力上說,稱為六識。如果沒有六識而僅有六根與六塵,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尸,所以,六識是六根的操縱者,六根是六識用來接觸六塵的工具。 那么,為什么要稱為六根清凈呢? 因為六根是六識的工具,作善作惡,固然是出于六識的主張,造成善惡行為的事實,卻是在于六根的作用。人之流轉于生死輪回的苦海之中,就是由于六根不曾清凈,自從無始以來的一切罪業,均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貪色、耳根貪聲、鼻根貪香、舌根貪味、身根貪細滑、意根貪樂境;有貪,也必有鎮,貪與鎮,是由無明——煩惱而來,合起來,就是‘貪、鎮、癡’的三毒交加,惡多善少,永無出離生死苦海的日子了。 修持解脫道的工夫,不外戒、定、慧的三學,但是,慧的主要根源是戒與定,所以修持的入門工夫,應從身心的兩方面著手,一是修身,一是修心。把不好的念頭修理掉,稱為修心,修心的主要工夫是禪定;把不好的行為修理掉,稱為修身,所以修身也可稱為修行,修身的主要工夫是持戒,持戒的目的是在守護根門——守衛保護住六根的大門,不讓壞事從六個根門之中溜進我們的心田,以致種下生死流轉的禍苗。 因為,一個凡夫,除了進入禪定的境界而外,就不能沒有妄想,妄想是促成六根造業的導火線,佛教的戒律,就是妄想與六根之間的保險絲或滅火器,在戒律的防衛之下,六根才能漸漸地清凈,一旦到了六根清凈的程度,超凡入圣的境界,也就快要接近了。 所以,一般的凡夫僧尼,只能在戒律的保護下,勉強守住了六根,至于清凈二字,那是談不上的。一般人的觀念,總以為僧尼們只要不犯淫行,不貪非分之財,不介入人我是非,便算是六根清凈了,事實上,凡是貪逐于物境的受用,總是六根不凈,不論是看的、聽的、嗅的、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只要有了貪取不舍的情形,就是六根不凈。因為除了男女及錢財等的問題,都不容易覺察出來,凈與不凈,也就很少有人細心地注意它了。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