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贊美銀杏樹的古詩(描寫秋天的銀杏樹的優美句子)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6/7 ![]() |
|||||
贊美銀杏樹的古詩(描寫秋天的銀杏樹的優美句子)初冬之際,碧云天,清風起,片片銀杏葉被微微寒意染成金黃,紛紛揚揚飄落而下,為大地鋪上一片“銀杏黃”,成為絕美景觀,引發多少詩情畫意。今晚,讓我們一起賞銀杏之景、品銀杏之詩,共同領略銀杏之美。 銀杏(學名:Ginkgo biloba L.)是銀杏科、銀杏屬植物,葉扇形,有長柄,為中生代孑遺的稀有樹種。銀杏也作文杏、平仲,因其葉形似鴨子的腳,古人又稱其為“鴨腳”。 獨游千里外,高臥七盤西。 曉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 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這首詩是初唐五律的名篇,描寫詩人旅途中夜宿七盤嶺上的情景。詩人抓住凌晨時分的自然環境的特點,巧加刻畫,抒發了惆悵不寐的愁緒。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 不知棟里云,去作人間雨。 《輞川集》20首是王維的作品,集子中同時收有裴迪的同題詩作20首,全是五絕,以輞川山谷中各處景點名稱為題,逐一描繪各處景色。本詩描寫的是文杏館的景色。 《永叔內翰遺李太博家新生鴨腳》(節選) 北人見鴨腳,南人見胡桃。 識內不識外,疑若橡栗韜。 鴨腳類綠李,其名因葉高。 吾鄉宣城郡,每以此為勞。 鴨腳是宋代最早對銀杏樹的別稱。《詩話總龜》中記述:“京師舊無鴨腳,駙馬都尉李文和自南方來,移植于私第,因而著子,自后稍稍蕃多,不復以南方為貴。”這首詩反映的正是北方人不認識鴨腳的情形,就像南方人不認識胡桃一樣。 鵝毛贈千里,所重以其人。 鴨腳雖百個,得之誠可珍。 問予得之誰,詩老遠且貧。 霜野摘林實,京師寄時新。 封包雖甚微,采掇皆躬親。 物賤以人貴,人賢棄而淪。 開緘重嗟惜,詩以報慇勤。 歐陽修的詩友梅堯臣曾寄贈“鴨腳百個”給歐陽修,詩人欣然提筆寫就本詩相贈,抒發千里送鵝毛,物輕情意重,君子之交的誠摯情誼。 藉甚宣城郡,風流數貢毛。 霜林收鴨腳,春網薦琴高。 共理須良守,今年輟省曹。 平生割雞手,聊試發硎刀。 這首詩贊美宣城物產豐饒、景色清嘉,將特產紫毫筆冠以“風流”名號,暗指歷代文人曾用此寫下名詩佳篇。全詩多用借語、典故,顯示“無一字無來處”的特點。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為奴。 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誰教并蒂連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 這是一首借物詠情詞。李清照假雙銀杏之被采摘脫離母體,喻靖康之亂后金兵南渡,自己與丈夫趙明誠一起離鄉背井、避亂南方的顛沛愁懷。 病齒已兩旬,日夜事醫藥, 對食不能舉,況復議杯酌。 平生外形骸,常恐墮貪著。 時時鄰曲來,尚不廢笑謔。 青燈耿窗戶,設茗聽雪落。 不飣栗與梨,猶能烹鴨腳。 作者雖已久病兩旬,日夜服藥,飯吃不好,酒不能喝,仍欣然置辦茶水和銀杏果,準備與來訪友人品茶聽雪,談笑風生。 《德遠叔坐上賦肴核八首銀杏》 這首詩是作者在品嘗了銀杏果香醇、綿長的美味之后所作。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二·銀杏》:“原生江南,葉似鴨掌,因名鴨腳。宋初始入貢,改呼銀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古寺幽靜,花叢深處,修竹青翠,怪石嶙峋,讓來訪的客人癡迷。庭院也不打掃,任由秋風吹落的銀杏葉,掉得滿園都是。 藕蕩橋邊理釣筒,苧蘿西去五湖東。筆床茶灶太從容。 況有短墻銀杏雨,更兼高閣玉蘭風。畫眉閑了畫芙蓉。 這首詞詞人從想象出發,滿懷深情地描繪了南歸故里的友人嚴繩孫的生活場景,從藕蕩垂釣、五湖泛舟,到執筆揮墨、烹茶品茗,無不彰顯著友人的隱逸生活,描繪出友人怡然自得、自在陶然的情態。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