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即人生,疼痛感與成就感閨女(daughter)一歲左右的時候,能辨認出家里的幾個大的物品,如冰箱、微波爐等。每次她指認對了那些物品時,我們都會用掌聲和歡呼聲來贊揚她和鼓勵她,她也會因此高興得嘿嘿直笑甚至手舞足蹈。她還能扶著硬物慢慢地走路。學走路一定是要摔跤的,摔痛了就哭是緊接著的一個必然程序。每當此時,我和她媽總會抱著她百般勸慰,但效果不太好。她總要哭上好幾分鐘才能慢慢休止。
有一次,她又摔跤以后大哭,我抱起她來,突然之間之間之間靈機一動,問她:微波爐呢?她立即休止了哭泣,目光四處尋找,然后抬起手正確地指出了微波爐的所在,同時還收回“嗯、嗯” 的聲音,相當于我們說“那里、那里” 。在從我的表情中得到了一定過后,她得意地笑了,那種和著淚水的燦爛的笑臉讓我心疼無比也驚喜無比。她是忍著痛來完成義務的!而且,摔倒以后又豈止是疼痛而已!一定還伴有恐懼感、鎮靜、煩躁等負性情緒。但是,完成義務的成就感卻不僅可以使她能夠忍受住疼痛,還可以使她的心情迅速地變好!
我一貫認為,疼痛感和成就感相比,[中華勵志網]前者更為本質一些,因為人首先是生物性的存在,然后才是社會性的存在。但閨女的顯示卻證明這種看法不一定正確。一歲的孩子還沒有學會撒謊,她可以向我們展示更多的人性的真實。
有人說,煩惱即人生。如果這句話是對的,如果人們另有可能使人生變得不那么煩惱,那就需要把人生的路從起點到終點用大大小小的成就的果實鋪滿。因為,對人而言,成就感可以比身體的疼痛感和一切負性情緒都更本質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