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wǎng)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jīng)典故事 | | ||
![]() |
||
|
||
|
|||||
拋磚引玉的故事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 更新時間:2024/10/26 ![]() |
|||||
拋磚引玉的故事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小有名氣的詩人,名叫趙嘏(ɡǔ)。他的詩寫得很有特色,連著名的大詩人杜牧也十分欣賞。因為趙嘏曾在一首詩中寫出“長笛一聲人倚樓”的佳句,所以他又被人稱為“趙倚樓”。 當(dāng)時,在吳地有一個名叫常建的人,也很喜歡寫詩,對趙嘏十分仰慕。有一次,常建聽說趙嘏到蘇州來玩,便很想乘機得到趙嘏的詩句。他估計趙嘏一定要到當(dāng)?shù)氐拿麆凫`巖寺去游覽,就預(yù)先在靈巖寺的墻壁上題了兩句詩,希望以此引出趙嘏的詩句來。 果然不出常建所料,趙嘏到蘇州不久,便來到了靈巖寺。當(dāng)他看到寺壁上題的兩句有頭無尾的詩時,一時興起,提起筆來,添上兩句,湊成一首完整的詩。這樣,常建的愿望就實現(xiàn)了。由于常建的前兩句詩不如趙嘏的后兩句詩好,所以人們便把常建的這種做法叫做“拋磚引玉”,意思是拋出一塊磚頭,引出一塊寶玉。 后來,“拋磚引玉”逐漸成了人們熟知的成語,比喻用粗劣的東西換取珍貴的東西。現(xiàn)在人們常常用“拋磚引玉”來表示謙虛,比喻自己的看法和文字十分粗淺,希望能引出別人的高見或佳作。 唐朝時期,有一位詩人叫常建,還有一位詩人叫趙嘏。常建對趙嘏的才華非常佩服,他總想得到趙嘏的詩作,只是沒有辦法。后來,他還真想出一個索詩的法子。常建打聽到趙嘏要到靈巖寺去游玩,他便先趕到寺廟,并在墻上題了兩句話,然后躲到一邊去了。這天,趙嘏果然來到靈巖寺拜佛游玩。當(dāng)他轉(zhuǎn)到一座墻壁時,發(fā)現(xiàn)上面題著兩句詩。他端祥片刻,心想,詩寫的不錯,為什么只寫了兩句呢?于是,他提起筆來,在常建的詩后又補上了兩句,成為一首完整的七言絕句。趙嘏走后,常建趕過來觀看,一字字的琢磨,認(rèn)為補寫的這兩句確實比自己高明,便抄寫了下來。別人看過之后,都說常建為了得到趙嘏的詩,用了拋磚引玉之法。成語拋磚引玉就是由此而來,比喻以較差些的作品或是較粗淺的意見引出別人的佳作或高見。后來人們多用于自謙之詞。 【出處】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 【解釋】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分句;用于謙詞 【相近詞】引玉之磚、一得之見 【押韻詞】真憑實據(jù)、鑿鑿有據(jù)、物以類聚、溘然而去、麾之即去、進(jìn)退失踞、來者不拒、創(chuàng)深痛巨、深識遠(yuǎn)慮、絕裙而去、...... 【示例】剛才婢子費了唇舌,說了許多書名,原是拋磚引玉,以為借此長長見識,不意竟是如此!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八回 ◎ 我們通過多年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發(fā)現(xiàn)可稱之為串換式或?qū)φ{(diào)式的移民思路對于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具有一定普遍意義,特在此加以介紹、討論,以期拋磚引玉。 ◎ 考慮到此教材的使用面極廣,近幾年還進(jìn)行了多次改版,所以有必要相互切磋,以利于共同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xué)效果,因此,本人把自己十多年來在教學(xué)中的改進(jìn)工作總結(jié)、概括出來,以達(dá)到拋磚引玉的目的,同時也可供教材再版時參考。 出處《晉書·王助傳》殉(xun)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dāng)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說議皆淘所草。釋義用來贊譽寫作才能極高,并用來稱頌著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東晉的文士王玖從小才思敏捷,膽量很大,散文和詩賦都寫得很好,二十歲時便被大司馬桓溫聘為主簿。有一次,桓溫為了試王殉的膽量,在大司馬府聚會議事的時候,故意騎一匹馬,從后堂直沖大廳。幕僚們都嚇得驚慌失指,四處躲避,唯有王殉鎮(zhèn)定自若,端坐不動。桓溫感嘆他說:“面對奔馬而能穩(wěn)坐的,將來一定是個黑頭公的人!”桓溫為了試王殉的才學(xué),趁幕僚們在議事的時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準(zhǔn)備發(fā)言的文稿。王殉發(fā)言時,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桓溫拿出他的文稿對照,發(fā)現(xiàn)他說的內(nèi)容與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沒有一句相同,不由對他十分欽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將一支像椽(chuan)子那樣的大筆送給他。醒來后,他對家里人說:“我夢見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樣的大筆,看來有大手筆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預(yù)言馬上成為事實。就在這天上午,晉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筆出眾,朝廷要發(fā)出的哀策、訃告和孝武帝的溢議等,全交給他起草。這種殊榮是歷史上少見的。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zé)任編輯:admin | |||||
| 設(shè)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lián)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quán)申明 | 網(wǎng)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